温州0-14岁孤独症儿童数量已经超过1万名,然而90%以上患儿都被延误治疗。这是世界孤独症日期间,温州市妇幼保健所、第七人民医院专家给出的数字。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儿童孤独症患病率都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早期筛查识别和干预,是减少儿童孤独症发生和症状的最有效措施。
温州市妇幼健康管理中心儿童早期发展中心的专家介绍:“过去,很多人认为孤独症的成因,是父母亲的情感冷漠和教养过分形式化。但现已证实,孤独症是一种先天性的神经发育障碍,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无关。”每万名儿童中约有2-5人患有孤独症,男童发病是女童的3-4倍,但女童的症状通常比男童严重。
据悉,孤独症的发病,可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征兆,而90%以上的患儿都被延误治疗。这或许跟家长的侥幸和否认心理有关,很多父母会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是孤独症,结果延误了确诊和治疗。粗略统计,目前仅温州市的0-14岁孤独症儿童就有1万多人。
对此,一些专家表示,对于一两岁孩子,在排除听力障碍的情况下,如出现“五不”行为——不看、不应、不指、不语、不当,家长就要警惕孤独症的可能。具体说来,就是缺乏与人的目光对视,叫之不应,无法依指令指认人或物,不会发音对话,语言和社交能力出现倒退。比如曾经会说的词,后来不会说了;原本会模仿拍手、跺脚、躲猫猫,后来又不会了;或是不能恰当使用物品,比如将小汽车排成一排,旋转瓶盖并持续注视等。
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孤独症的症状,要尽早送医院检查。目前,7岁以下儿童发育监测已纳入国家的基本公共卫生范畴,实现均等化服务模式。家长可以根据健康管理要求,定期带孩子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言语、运动、社会应人等发育能区的预警征监测,就可以在早期发现有孤独症倾向的儿童。
温州市七医心身医学科、儿少心理科医生陈浩然表示:“孤独症孩子需要家长更多的关爱,在与之相处的过程中,要更加注意,切不可命令或呵斥孩子。孩子要是不想去某个地方,但家长非命令他去,在短期内可能如家长所愿,但长此以往,会给造成命令性障碍,孩子慢慢地就不会接受任何指令了。”孩子被确诊为孤独症后,家长不要惊慌,而是要及时正确地开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