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都能被发现。现如今,孤独症患者的数量不断增长,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妇幼健康科普
早期识別依据
不(少)看:无或目光交流少
不(少)应:叫名反应不敏感,幼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同
不(少)指:缺相应的肢体动作,如不会有目的的指向、手势比划
不(少)语:语言发育障碍
不当: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和不恰当的言悟表达
父母和家庭参与是孤独症治疗方案的一个重要方面,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父母的参与度、家庭干预的有效性,在整个训练中是更为重要的。家庭干预训练是有其特殊的优势的,而且这些优势也不可替代的,所以家庭干预训练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如此大的作用。
如何进行家庭干预
环境设置
“借用”一些家具设计,让孩子从外界上限制孩子只能在区域内,避免出现孩子四处跑开的情况。用半圆或圆弧形的小桌子,靠墙摆放,让孩子坐在内侧,家长坐在对面。这样孩子的活动空间就被限制了。
安坐
寻找孩子感兴趣的活动,这里我们需要用到“偶联活动法”,也就是一个不好玩的活动跟随一个好玩的游戏,串联在一起。也许孩子不愿意做大小肌肉训练,但告诉他完成任务后就可以玩车,这样孩子愿意做的可能性就会大很多。
言语训练
针对孩子言语训练,要建立在孩子的注意力训练之上,在孩子注意到某些物品时,家长可以多重复几次物品的名字,训练语句时,应尽量保持句子简便,并多重复几遍。
游戏互动
家长要与孩子共同参与,比如拍掌游戏,游戏开始前,家长和孩子的手要放在胸前的位置,接着让孩子将双手与家长的左右手互拍。这类游戏可增强亲子关系并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和注意力。
眼神对视
和小朋友玩一些他十分喜爱的互动小游戏,如抓痒、飞、按摩或唱歌等。在他最开心、最期待的一刻停下来,等候数秒,就在小朋友主动跟你有眼神接触的一瞬间,立刻继续游戏作为强化物,再加上口头奖励他“你望着妈妈,很好,我们一起玩吧”。
4月2日是第16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宣传主题口号是“关爱孤独症儿童,关注与支持孤独症人士的照顾者和专业工作者”。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庭生活占据着大部分的时间,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治疗对改善孤独症儿童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单靠家庭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的力量,为特殊群体建立起完善的家庭救助体系和工作帮扶体系,为孤独症家庭“撑起一把伞”,让他们不再“孤独”!
文字:儿童保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