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支持机构/学校发展
孤独症的康复教育等各个环节都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专业人才的质与量是解決家长需求问题的基础性保障。目前我国没有完善的孤独症人才培养体系和成长体系,机构老师既没有职业名称,也没有职称晋升空间,导致人才既难进也难留。在服务机构方面,以民办机构为主,有相当一部分本身就是妈妈型机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非常有限。
具体建议:一是以实施国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为契机鼓励相关高校开设孤独症康复教育专业;二是把孤独症服务机构老师纳入特殊学校教师系列,建立孤独症师资职称,持证上岗;三是加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支持中国精协应用行为分析师认证培训体系的发展;四是政府出台针对孤独症服务机构的支持政策,给予资金、场所、设施、人才培养方面的补助或减免政策;五是加大对孤独症机构购买服务的力度。
另外,民政和残联部门应积极探索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并为社会组织在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领域发挥作用提供政策支持。
六、建立家长信息和资源平台,保障家长获取资讯的需求
孤独症事业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信息支持家长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直接关系到孩子和家庭的发展走向。目前有关孤独症的信息基本是通过网络传播,各种信息真假难辨,有效的资源难以聚集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具体措施:建立国家级的孤独症信息资源网,既具有孤独症实时动态上报系统,又具有权威的信息筛选、发布和交流系统使其成为家长与社会交流学习的平台、社会资源和政策法规的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