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及训练方法分别是哪些呢?
感觉统合的概念是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爱尔丝博士在1969年提出的,是指进入大脑的感觉刺激信息,在中枢神经形成有效率的组合,使大脑协调身体对外界作出适当的反应,爱尔丝将感觉统合比喻为“交通指挥者”。感觉统合训练就是促使自闭症儿童的感觉神经的交通不致中断,达成各种目的的协调行动,以使他们的学习和动作顺利进行。
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存在感觉统合失调问题,他们的人际关系障碍、言语发展迟缓、不能适应环境等问题,可能与触觉敏感度、本体感不佳有关。自闭症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包括:1、躲避接触,固执于某些物件,缺乏安全感。2、不爱玩身体接触的游戏,嫌弃某些质地的衣物等。3、情绪易冲动,爱发脾气或打人,对非恶意的身体接触反应激烈。
通过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改善自闭症患者的症状。经过感觉统合训练,患儿在触觉防御、身体协调等方面会有较大改善,但对于自闭症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方面的障碍)并没有太大作用。尽管这种方法未被实验证实,对其理论基础也有较大争议,但是作为一种自闭症治疗的辅助方法,它在实践中已被广泛使用。
感觉统合训练的重点包括本体感觉训练、触觉训练和前庭感觉训练。
自闭症感觉统合失调的训练方法:本体感觉训练
本体感觉是指肌肉的收缩、伸展、弯曲、推拉,以及骨骼之间关节的压缩所引起的感觉信息。由于本体感觉,人们能清楚地知道自身的姿势和运动状态如何。如果本体感觉失调,身体动作就会比较迟缓、笨拙、吃力,无法很好地完成解纽扣、抓物、取物、拧瓶盖等动作,不会根据对象的性质掌握用力的轻重,常会把东西弄坏。摔跤、拔河、游泳、搬运货物、踩童车、荡秋千、蹦蹦床和其他使肌肉紧张、收缩的运动,都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提高本体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