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诊断标准DSM-5是如何提出的?
DSM-5是众多领域的科学家和临床专家、家长和社区组织努力了四年的成果。在此期间,DSM-5工作组定期开会,讨论新研究带来的变化,探讨新的诊断指标,测试数据,来验证新指标是否有效。DSM-5工作组秉着“不损害”的宗旨,以确保它不会损害孤独症人士及其家庭的利益,比如导致符合诊断条件或享受干预服务的人数减少。
孤独症诊断标准DSM-5于2013年5月出版,目前已经在世界很多国家被广泛使用。虽然现在我们还不能确切知道,这些变化可能给孤独症孩子和家庭带来的影响是什么,但根据现有的一些研究表明,这些变化正在发挥良好的作用。
DSM-5里要求孤独症的症状必须在孩子的早期发育阶段就有所体现。对于早期阶段的年龄范围没有具体规定,但通常大部分父母会在孩子5岁前能够发现孩子身上的一些不同。少数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父母才察觉到异常,因为随着孩子社交需求增加,父母对孩子社交方面的期望值会相应提高,而这使得孩子和其他同伴之间的区别变得更加明显。如果孩子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症状数量达标、涵盖两个领域,以及首次察觉异常的年龄),那么他就会被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
作为孤独症诊断过程的一部分,医生会同时检查孩子除了孤独症以外是否还存在其他缺陷,包括智力障碍(认知和学习能力低下)、语言障碍,以及基因缺陷(比如唐氏综合征或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一个完整的诊断流程还会同时帮你排查孩子患其他病症的可能,包括抑郁症和焦虑症。
最后,医生会为孩子缺陷的严重程度进行打分和分级,来决定他以后需要的支持程度(评分体系为:一级代表“需要支持”,二级代表“需要大量的支持”,三级代表“需要非常大量的支持”)。大部分高功能孤独症孩子语言流利,学习和思维能力正常,他们的严重程度通常是一级或二级。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程度往往还会减轻。DSM-5谨慎地指出,严重程度的分类“并不能用来决定是否符合接受干预服务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