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孤独症康复早于大陆地区,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那么,香港台湾地区孤独症教育康复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呢?
一、香港地区孤独症教育康复的产生和发展
20世纪60至70年代,香港地区还未对孤独症有所认知。这一时期大多数孤独症患者的治疗和干预方式都是借鉴智力障碍者的治疗方式。直至1978年香港地区实行义务教育后,孤独症及其他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孤独症的教育康复问题才逐渐被认识和了解。
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专业的儿科医生开始对孤独症以及言语发展迟缓或情绪行为问题严重的儿童进行发展性评估。1991年,港英政府成立“孤独症人士服务工作小组”,为孤独症儿童制订服务计划。1996年,港英政府实施《残疾歧视条例》和《香港学校教育目标》。这些政策的出台保障了孤独症及其他特殊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为香港地区发展特殊教育奠定了政策和法律基础。之后,香港地区的融合教育蓬勃发展,香港教育署及非政府机构为孤独症儿童在内的特殊需要儿童提供的教育和服务逐渐增加。
二、台湾地区孤独症教育康复的产生和发展
台湾地区的孤独症儿童教育始于1967年台湾大学医学院儿童心理卫生中心设立日间住院部,由台湾大学医学院精神科的杨思根医师、徐澄清医师、宋维村医师等率先引进孤独症的概念与干预服务。1997年修订的《特殊教育法》,正式将孤独症单独列为身心障碍中的一类,与其他身心障碍者同样可享有就学、就养、就医及就业的权益。在入学安置上最早专为孤独症儿童提供的特殊教育,是1985年在台北市立师范专科学校附属小学所开设的情绪障碍班,有4名中重度孤独症儿童,是全日制的特殊班,由两位特教老师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