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国内外先后拍摄了一些有关自闭症的电影,这些自闭症电影的热播让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并开始关注自闭症患者这一群体……
一些关于自闭症的电影,让我们去尝试了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星星的孩子”。客观的说现实生活中的自闭症患者的生活状况比自闭症电影描述的要严重的多,生活和电影不一样,自闭症患者的生活比电影中要艰难的多。那么这些电影到底传达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信息呢?
◆《雨人》(手足情未了)
巴里·莱文森1988年执导,由著名演员达斯汀·霍夫曼和汤姆·克鲁斯主演。查理·巴比特发现父亲将遗产留给了患自闭症的哥哥雷蒙·巴比特,便计划骗取这笔财富,并计划利用哥哥超强的记忆力去赌博赢钱,但在此过程中,血缘的亲情打破了原有的疏离,真挚动人的手足之情取代了查理原先只求一己利益的私心。
获得1989年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原创剧本罗纳德·巴斯,最佳影片马克·约翰逊,最佳导演巴瑞·莱文森,最佳男主角达斯汀·霍夫曼.
“雨人”一词的来历:一部由影帝达斯汀·霍夫曼主演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名字很古怪,叫《雨人》。“雨人”的来历,是主人公雷曼咬字不清,总是把自己叫成“瑞曼”,在英文里就写成“RAINMAN”,从字面上硬译,就成了“雨人”。应该说,这是个不成功的、很别扭的译法,但是,出奇制胜,“雨人”后来竟成了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专有名词———指那种具有某种特殊才能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厉害点的叫“白痴天才”———达斯汀·霍夫曼在剧中所饰演的“雨人”正是这样一个人,他具有超乎常人的对数字的敏感性。
据说,“雨人”其实是有人物原型的。而且,这个原型的才能比影片中的人物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就是金匹克(KimPeek)。有资料说,金匹克读了超过1.2万本书,且能一一复述,却不会自己系扣子。2009年12月19日,“雨人”的传说终结了———金匹克突然因心脏病死于家中。他刚刚过完58岁生日,死前没有生病的迹象。去世前,他还和家人展望欢度圣诞节,并已经拆看了今年的圣诞卡。金匹克不但是奇才,而且还为帮助残疾人做出了巨大贡献,堪称杰出人物。
很多人把金匹克叫做“金电脑”(Kimputer)。他了解各种知识,可以识别出大多数古典音乐的旋律,说出曲子的写作日期和作曲家的生卒时间。他读过无数图书,还随时通过报刊和广播电视来更新他的知识。他还了解美国至少14个地区的交通、邮政情况。然而,很多对于一般人来说很简单的事,金匹克却做不了。他走路两脚步调不一致,总是一只脚拖着另一只脚。他不会自己系扣子,而且在对事物的抽象概括方面存在困难,比如他很难解释动词和名词的意义。
在《雨人》上映后,弗兰和金匹克的生活骤然改变。在此之前,金匹克很少直视别人的脸,但因为这部电影而出名之后,金匹克和父亲进行环球旅行,和超过90万人进行了互动,金匹克的社交能力大大加强,同时也自信了很多。最初,金匹克只会死记硬背,后来渐渐学会了联想。有明显证据表明,他产生了创造性思维,这帮助他接触到更广大的世界。弗兰说,2004年,金匹克甚至开始产生幽默感。
◆《我和托马斯》AfterThomas(2006)
导演:西蒙·肖尔SimonShore
编剧:林德西·希尔LindseyHill
本片讲述了一对夫妇克服重重困难治疗抚养孤独症孩子的真实故事。陷入绝望的父母,为了让6岁的凯尔学会与他人沟通,买了一只小狗,希望在这只可爱的金毛猎犬及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儿子能学会情感交流。终于,他们发现小狗托马斯做到了这一切。本片讲述了男孩凯尔与小狗托马斯的精彩感人的故事。
对于患有自闭症的孩子而言,交流是最大的障碍,这种障碍也变成了教育的困难。试想一个无法与外界交流的人,如何学会在这个社会中立足呢。这部电影围绕的主题便是交流与教育,只不过担负起这个任务的不是教师,而是一条狗。我不太清楚这种方法的可行性,但是我原意相信这是真的。对于卡尔和托马斯来说,他们似乎都是那样的简单、直率、善良,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共性,才能让他们的心靠得这么近。
无论对于自闭症题材还是宠物犬题材,《我和托马斯》都是一部优质上乘的作品,温馨的气息弥漫在每一个场景里,同时也会暖化每一位观者的心。
◆《马拉松》Marathon(2005)
导演:郑允哲Yoon-chulJeong
编剧:郑允哲Yoon-chulJeong
草原曾经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喜欢能在草原上奔跑的斑马,可是有一天草原的妈妈景淑发现了这个孩子的异样,经过医生诊断,草原患上了自闭症。草原妈妈在这个残酷的事实面前几乎绝望了,某一天,在草原最喜欢的动物园发生了母子俩生命中一段小小的插曲。草原妈妈将所有的心血都灌注在草原身上,丈夫因此而和她分居,小儿子也无法理解她。一次偶然的机会,草原妈妈发现了孩子在长跑方面的特长,于是决定悉心培养孩子成为一名长跑运动员。时光荏苒,草原已经是20岁的青年了,可是他的智力却依然停留在5岁孩童的水平,在生活中时常闹出各种各样的笑话,但是他在坚持长跑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生命的真谛……
这部电影被誉为韩国版的《阿甘正传》,从整体的质量来说,两部电影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也就没有比较的必要。但是《马拉松》同样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郑允哲自编自导的这部电影取材于真实的事件,通过这样一个故事表现出了自闭症对于一个家庭、尤其是母亲所带来的各种考验。
准确来说,影片中极力在传达出的是母爱,同时也在探讨一个更为深层的问题——对于自闭症患者来说,究竟应该如何去关爱。可以说草原的妈妈是个称职的母亲,他为了儿子能够在这个社会里生存下来几乎倾其所有,可是这种超负荷的爱却让草原感受到了压力。他去跑步,已经不单纯的是为了兴趣,而是为了让母亲可以放心。由此,母亲的这种强迫式的爱便成为了值得考虑的问题。
◆《海洋天堂》OceanHeaven(2010)
导演:薛晓璐
编剧:薛晓璐
在中国,每一千个小孩当中,就有一个患有先天自闭症。换句话说,全国共有超过一百万名自闭症儿童,而王大福(文章饰)是其中之一:他二十二岁,目光呆呆的,老是重复着别人的话,在水里却异常地灵巧,在家中又总爱把杂物摆得井井有条……还有,谁也不敢肯定,王大福是否晓得他母亲早在几年前遇溺身亡。大福的父亲王心诚(李连杰饰)在水族馆工作,对儿子日夜照料,呵护备至,加上街坊街里心怀怜惜,常送上食物和玩具,两父子过的日子还算快乐。然而,心诚心里明白,他总有一天会离开大福,而这一日比任何人想的都要来得快……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暖色调的、缓慢而安静的电影。毋庸置疑,因为担心残疾孩子无人照料而让父母选择与其同死的剧情并不算新鲜,在此之前已经在电影中用过了,例如谢晋的《启明星》。但是在看这部电影时,我所关注的两个层面是强大幕后班底以及自闭症患者的题材。
可以说,这两个层面都是让我满意的。摄影、剪辑、音乐都可以用圆满来形容,给这部温情脉脉的电影汇入了暖人心脾的柔情。在对自闭症这一题材的处理上,薛晓璐的把握也还算中规中矩,片中有对我国现有体制的一些诟病,但是表现的比较内敛。虽然由于电影叙事手法的不成熟导致故事的情感渲染不够,但也基本上完成了既定的目标。李连杰与文章的表演也可以说达到或者超过了预期。整体而言,《海洋天堂》作为清淡的文艺小品是合格的。
自闭症又叫孤独症,从名字就可以听出患了自闭症的孩子会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交流。不和别人交流,在我们看来很孤独,但他们的内心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还需要更加深入的了解。看电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下面我们将介绍几部关于自闭症的电影,让我们更多的认识自闭症。
◆《玛丽和马克思》.MaryandMax(2009)
导演:亚当·艾略特AdamElliot
编剧:亚当·艾略特AdamElliot
八岁的玛莉住在墨尔本的小镇上。没有朋友的她,某天从邮局的电话簿撕了一角,写信给住在纽约不知名的麦斯先生,想要问他满脑子奇奇怪怪的问题。终于,爱吃巧克力、为自闭症所苦的麦斯先生回信了,也开始一段奇妙的笔友情缘。真实故事改编,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导演执导,在纯真善良、天外奇想的风貌下,带给人诚恳真挚的暖暖冬阳。
以上几部都是比较优秀的关于自闭症的电影,通过这几部电影我们不仅可以更了解自闭症,还让我们认识到自闭症现状,有利于号召更多的人来关注自闭症,帮助自闭症患者早一天过上正常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