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反应,在家给孩子做个训是一件又费脑又辛苦的事,孩子常常很抵触,训练效果也很差。国庆长假马上就要开始了,很多家长犯了愁。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增加孩子参与家庭训练的主动性。
为什么孩子会排斥家庭康复训练?
很多家长在和孩子说话时,总是习惯性地命令、要求,挂在嘴边的总是这几句:“你不该做什么?你该做什么?你该怎么听话?你在这个时候要学什么......”
当孩子听到这种命令式的语言时,大脑接收到的信息其实是:被控制、被命令。而大脑首先输出的信息其实是“拒绝”,而不是“行动”。
也就是说,当家长命令孩子去做事情时,他已经本能在抵抗了。
所以,只有当孩子从心底认同自己是完成训练这项任务的一份子,并且是最重要的主体时,他的大脑才会输出积极主动的信号,才会有动机去做这件事情。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意识去主动完成训练任务。
怎样做让孩子积极参与家庭训练?
01尽量把祈使句换成疑问句
"吃完饭了,赶紧去写作业。”换成“我们现在吃完饭了,接下来该做什么?”
"先去拿杯子过来,拿完杯子自己倒水。”换成:“口渴了,你想要怎样喝水呢?”
"快点做啊,别磨蹭。”“认真点啊。”换成“做这件事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由被动接受转换成主动思考,让孩子感受到这个是对自己有好处,发自内心的愿意去做。
02给孩子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
将简单的一句话分成三五句来讲,给孩子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并耐心等待他们的回答。对于孩子来说,经过自己思考,从嘴巴里说出来的话,要比听到的话有用的多。
家长不要嫌麻烦,带孩子个训的过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与孩子产生连接,促进社交与互动。
03和孩子共同制定训练计划
制定计划算是前期统筹的过程,这个过程相当于自我意识的激发和参与感的培养。所以,家长可以选择一个宽裕的时间,和孩子一起沟通,制定一份训练计划。
对于计划的每一部分,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认真聆听孩子这样制定的原因。
如果孩子有好的想法,一定不要吝啬你的鼓励!表扬本身就是一种强化。
同时要提示家长,要把握好训练的目的,不能把陪个训变成了单纯陪孩子玩儿。
04让孩子自己制定目标和奖惩规则
让孩子自己制定目标的好处是,孩子会更有参与感,而且当他们完成任务时,他们会更有成就感。
不管孩子制定什么目标,充分尊重孩子,逐步实现从辅助、半辅到辅助撤出,让孩子独立完成。
05做温和、坚定的执行者
家长要根据孩子自己的奖惩规则,严格执行。当孩子进步时,不要吝啬给他的鼓励。当他没有完成目标,需要承担的责任也绝不能姑息。
孩子做个训时,家长应该怎么做?
01让孩子自己选择
孩子排斥做训练时,家长可以这样说:宝贝,你想先看动画片还是先做这个训练呢?孩子心里很清楚“做训练”逃不过,所以,为了让家长看到自己很懂事,便乖乖的跟妈妈做训练了。
02把大任务分解成小的目标
教孩子把训练任务进行分类,做之前先用记事本做好计划一下:把书面作业放在前面完成,记忆的、认知的语言的穿插在中间进行,大运动做一会儿精细运动做一会儿,交替进行可以使孩子得到休息,不易产生疲倦感。
03营造良好的训练环境
家长需要为孩子创造更舒适的学习环境,比如可以尝试在阳台上摆放一张小桌子,在桌上放一盆绿植,让孩子来到宽敞明亮的阳台上做个训。
04允许孩子抱怨
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允许和倾听孩子的抱怨,并告诉他:爸爸妈妈也是过来人,知道你要做训练很多,但爸爸妈妈相信你会完成的很好!
当孩子的抱怨得到了理解和回应,会更容易接受家长的建议,从而更专注的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