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乌鲁木齐4月2日消息(记者 罗成 通讯员 郭晶晶)4月2日是第十五个“世界自闭症关注日”,记者走进北京儿童院新疆医院(新疆儿童医院)康复科病房,充满童趣、五颜六色的康复训练器械和道具映入眼帘,身着绿色工装的技师在为来自全疆各地的自闭症患儿进行形式不同的身心康复训练。
自闭症儿童正在进行康复训练(央广网发 张磊 摄)
自闭症患儿洋洋(化名)的妈妈说:“一开始只是觉得自己的孩子不爱说话、性格内向,后来不放心还是来医院做了评估筛查,才发现孩子患有自闭症。目前已经进行了一周的综合康复训练,从一开始见到生人胆怯、充满畏惧,到现在面对陌生人敢于进行短暂的眼神交流,孩子的精神状态得到了有效缓解。”
经过综合康复训练后,孩子精神状态得到缓解(央广网发 张磊 摄)
据了解,自闭症(孤独症)全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性疾病。
自闭症通常起病于婴幼儿期,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对患儿提高认知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极大地积极作用。
技师在为孩子做康复训练(央广网发 张磊 摄)
据《中国孤独症(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自闭症患者已超1000万,其中0-14岁儿童达200多万,患病率约0.7%,相当于143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自闭症患者。
北京儿童院新疆医院(新疆儿童医院)康复科副主任王云鹤介绍说,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界都广泛关注到儿童自闭症的问题。孩子生病,家长通常难以接受,但直面问题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配合医生做相关科学训练,不仅能最大程度减轻自闭症儿童的心理不适,也能最快的帮助其适应社会、恢复正常社交水平,从而帮家庭排忧解难。
自闭症儿童在技师引导下进行行为矫正(央广网发 张磊 摄)
除了求助专业的医务人员采用行为矫正、教育干预,必要时结合药物治疗等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措施,恢复患儿的身心感知能力外,父母还应做好患儿的“心灵导师”,以平常心对待自闭症儿童,充分理解他们与众不同的特点,给予更多包容、爱护和引导。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做到不疏远、不歧视、多靠近、多关心,消除患儿的病耻感,帮助他们融入社会活动,尽早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来自星星的你”(央广网发 张磊 摄)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是家庭的传承和接续。面对自闭症儿童,北京儿童院新疆医院(新疆儿童医院)倡导每一位家长尽早为孩子进行科学筛查,早发现、早诊疗,将医疗干预和家庭干预相结合,为孩子营造温馨、有爱、呵护、鼓励的家庭成长环境,用爱唤醒“来自星星的你”。同时,社会公民也应加强责任意识,对其增进理解,营造浓浓关爱氛围,让自闭症儿童得到更多关爱、保护,助力自闭症人士及其家庭享有有尊严、无障碍、有品质的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