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重庆渝中区阳光职业康复园的牌子上,还留着2个多月前洪峰过境时留下的泥沙痕迹。这里曾是37名自闭症患者和智力障碍人士的“家”。然而洪水过后,“家”被毁了,何时能重建却是个未知数。
在李子坝菜市场附近的一个小院子里,堆满了陶艺作品,和周围的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不知情的人会误以为这里是艺术基地,其实它是个关爱自闭症和智力障碍患者的康复园。”今年51岁的杨鑫(化名)是一位自闭症患者的父亲,他的儿子在康复园生活了七年。
“心智障碍人士在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中十分特殊,尤其是成年的智力障碍患者,长期以来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康复园黄建平主任介绍称,2005年12月5日,在社会慈善人士和家长的资助下,康复园的前身——重庆阳光培智中心成立了。
2007年9月,重庆阳光培智中心更名为重庆阳光职业康复园,主管部门是重庆市渝中区残疾人联合会。2020年8月18-21日,重庆遭遇洪峰过境,康复园被破坏严重,无法再提供公益性的服务。
刘美已经在康复园工作了10多年,对于这里,她更愿意形容为“家”。“水退下去了,我们就开始清淤的工作。”她还记得他们拉康复园的防盗门时发现,防盗门已经变形,只能众人合力一起拉门。“门开了就是一股臭味,淤泥最厚的地方有50厘米,踩进去到膝盖的位置。”
让刘美更难受的是,康复园办公和学员学习和生活场所被洪水浸泡了两天,导致物资、文档资料几乎全部损毁。“窑炉、模具这些都没法用了,我当时忍不住哭了出来。很多老师来安慰我,可那都是我们这么多年的心血,全没了。这对我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
现在,康复园正在积极自救恢复,并租用了旁边的民房用于临时办公、教学。由于资金紧缺,预计原场地恢复、重建新家园的时间会比较漫长,需要社会各界帮助,重新装修、加装教学设备等。
11月11日上午,重庆市渝中区残联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作为康复园的主管部门,他们已经收到了相关情况的报备。
“他们今年淹得比较严重,整栋楼都被淹了,设备损失也非常严重。”工作人员说,康复园的设备都不能用了,很多档案也损失了。“他们反映的情况属实,街道也承诺了帮他们粉刷墙壁,但是重建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
目前,康复园大门口还留有洪水带来的泥沙痕迹,院子深处还有淤泥。学员生活的寝室、“陶艺课”的教室、老师的办公室、洗漱间、厨房、厕所等都已经损毁。玻璃幕墙被洪水冲击产生了扭曲,上面的玻璃摇摇欲坠。当初为了清理淤泥,很多墙壁上都打了圆孔,现在这些圆孔也需要进行填补。
黄建平说,现在他最大的心愿是能把康复园重新装修,让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孩子们都回来。“我前几天还接到了孩子的电话,她说想回家。”可现实情况又让老师们无能为力。“感谢大家的关注,我们希望尽快重建,让孩子们都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