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大致包括以下几种:
一、改良的早期孤独症特征观察量表(FOSPAC-R)
改良的早期孤独特征观察量表由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临床心理学家编制,适用于12月龄儿童,引入国内后增加1个项目,共17项。
结果评定:每项的发生情况分三级,即常规行为、介于常规行为与非常规行为之间、非常规行为,分别记为0分、1分、2分,筛查界限为12分。
二、婴幼儿孤独症量表(CHAT)
婴幼儿孤独症量表适用于18月龄儿童。量表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家长填写部分,包括社交兴趣、运动发育、假想游戏、示指指向、玩具使用等9个问题;第二部分为医生观察部分,包括目光注视、指向性注意、搭积木等5个问题。所有问题回答均为“是”或“否”。
结果评定:核心项目为A5、A7、B2、B3、B4。5个核心项目均未通过者为孤独症高风险,A7、B4未通过者为孤独症中度风险。未通过筛查的儿童在1个月后应进行二次筛查,仍未通过者需要进步进行评估。
三、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 (CABS)
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由克兰西编,谢清芬等修订,共14个行为表现。该量表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由家长或抚养人填写。
结果评定:根据表现程度及频率分为“从不”“偶尔”“经常”,分别记为0分、1分、2分。总分大于等于14分初步怀疑为孤独症,总分大于等于14分且“从不”项目小于3分、“经常”项目大于等于7分可为诊断孤独症的依据。
四、改良的婴幼儿孤独症量表(M-CHAT)
改良的婴幼儿孤独症量表由CHAT修改而成,用于筛查16-30月龄儿童,共23项家长填写问题(前9项与CHAT第一部分问题相同),答案选项为“是”或“否”。
结果评定:核心项目为2、7、9、13、14、15,6个核心项目中有2个未通过或23个问题中有3个未通过者为孤独症高风险,需进一步电话随访,仍未通过者需进一步评估。
五、婴幼儿孤独症量表23项 (CHAT-23)
婴幼儿孤独症量表23项是根据M-CHAT家长填写部分和CHAT专业人员观察部分本士化设计的孤独症筛查量表,适用于18-24月龄儿童。家长填写部分问题的答案有4个选项,即“没有”“偶尔”“有时”“经常”,核心项目较M-CHAT有所改变,为2、5、7、9、13、15、23。观察部分采用CHAT专业人员观察部分前4个问题,同家长观察部分一样有四个程度的答案供选择,将家长填写部分的高灵敏度(0.912)与观察部分的高特异度(0.931)相结合。
结果评定:若7个核心项目中有2个及以上未通过或23个问题中6个及以上未通过,则需进行专业人员观察部分。若观察部分4个项目中有2个及以上未通过的儿童需要进一步评估。
以上就是几种常见的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由为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