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又称自闭症,又叫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它是一种先天精神疾患,和后天家庭教养无关。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6—9):1。其症状,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常被人们称为“三联症”,即:
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3.重复刻板行为。
看到这里,也许有些人会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孤独症会有这么多别称,而且还有一个“孤独症谱系障碍”这么长的别称,单纯叫孤独症不是更便于人们记忆么,难道增加了“谱系障碍”四个字就是为了在命名上能更加体现它的专业学术性质么?
答案当然不是,孤独症之所以又被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定义这种疾病,使定义与被定义内容更相对应,更相合理。
提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概念,其主要根据是人们在临床上逐渐发现,很多患者未必在“三联症”三个方面都有明显的缺损,比如未必有刻板的行为,够不上典型孤独症的诊断标准,但是在社会性和交流能力方面还是有比较明显的缺陷,难以用一个特定的“标签”来命名,所以引入“孤独症谱系障碍”这个概念,把孤独症的相关行为表现看成是一个谱系,程度由低到高,低端的就是“典型孤独症”,高端的就逐渐接近普通人群。引入谱系概念之后,就可以说,所谓的孤独症,只要具备了“三联症”特征的一部分,就没有“是与不是”的概念,更确切的是“在谱系内的缺损程度有多深”。
所以其实我们平时所说的孤独症,更确切地说是“典型孤独症”, 即在“社会性及交流能力、语言能力、仪式化刻板行为”三个方面同时都具有本质的缺损。
而孤独症谱系障碍(ASD,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是根据典型孤独症的这三个核心症状进行扩展定义的,是更为广泛意义上的孤独症,被重新定义的孤独症,即孤独症谱系障碍,定义范畴既包括典型孤独症,又包括了不典型孤独症,及阿斯伯格综合症、孤独症边缘、孤独症疑似等症状。其中,不典型孤独症则在前述的三个方面不全具有缺陷,只具有其中之一或之二。至于其他几种症状在本文就不一一说明了。
孤独症谱系障碍,除了在核心症状上的表现,还有一些外围症状,比如消化系统、免疫系统、感觉系统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人的感官干扰很大,造成自闭症患者各种各样的怪异行为。他们往往存在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恐惧或喜好等;存在便秘、尿频或小便失控、消化不良和营养偏差、皮肤易生湿疹、易感冒、睡眠障碍等;其他常见行为还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如此看来,用孤独症谱系障碍来定义孤独症是最贴切不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