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能力是自闭症儿童伴随性学习的基础,是进入学习阶段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但在很多自闭症孩子的个训中,往往没有注重这项基本能力的培养,因此孩子也无法将它迁移到集体环境中。
什么是参照能力?
通常来说,婴儿在9个月大的时候发展出社会参照能力。这个能力和分享式注意力和模仿等能力大致是同一时期发展出来的。
参照能力,是指一个人去观察别人,然后根据别人的行为来调整自己行为的一种能力。根据参照物的性质不同,我们将参照分为参照动作、参照语言和参照表情。
比如:孩子正在玩皮球,动静非常大,吵醒了正在休息的爸爸,这时,爸爸皱起了眉头,孩子就立刻感觉到爸爸不开心了,所以这个时候不能玩皮球了。
再比如:上课铃响了,大家都站起来喊老师好,我也马上站起来。
参照能力会根据肢体反应、面部反应、眼神表达,去判断别人的意图,然后做出相应的行为调整。
参照能力有什么作用?
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去看病,第一次上课,第一次去陌生的地方......很多情况下我们并不知道该怎么办,可是我们也顺利完成了,为什么呢?
当我们不确定时,我们会参考别人怎么做,以此来选择、规划、决定自己怎么做,然后再拿自己做的和别人比。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参照学习的能力。因为有了参照学习的能力,我们才能应付周围的生活,才有能力适应社会。
参照能力非常依赖孩子主动观察学习的能力以及对人的关注,这也是孩子进入集体环境融合的基础。
普通儿童在幼儿园也非常调皮好动,但老师下达的指令,即使他们没听见,也知道跟着其他小朋友做。但是我们的孩子,往往参照能力很弱,如果不经过专业训练,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常常会出现无法融入集体的情况。
游戏可以有效培养参照能力
星希望家庭社交游戏课,通过轻松的游戏,帮孩子解读他人的非语言表达,培养孩子参照他人脸部信号和非语言信息的能力。3期班正在招生,8月20日前报名可以享受早鸟价。
这里给大家介绍几个参照能力培养小游戏:
01、迷津游戏
以长条纸制作多条分叉路的迷津游戏,将纸卷起来,露出分叉路口,但不能让儿童看到出口,此时,儿童只能看你,指着其中的一个分叉路,问你是要往这边走吗?你可以点头或者摇头来加以确认。
此一游戏,可以在一个迷津中制造许多社会性参照的机会,等到儿童会参照家长之后,家长再与儿童互换角色,由家长来走迷津,参照儿童,并由儿童来确认是要往那一条路走。
02、玩丢球
可以有数人贴站着墙壁,有一个人(下指令者,即被参照者)以眼睛或者以手指向站在墙壁上的某一个人,另一个人(即参照者)则依下指令者的眼神或者手指用球丢向其指定的人;所有的玩者应轮流担任其中不同的角色,学习担任参照者与被参照者的角色。
03、猜手中物
可以在右手或者左手中放一个儿童喜欢的物品(但不能让儿童知道东西放在哪一只手),要儿童以手指向某一只手来猜物品放在那一只手,猜时,儿童要参照大人脸部的表情,大人可以用笑脸或者哭脸来让儿童得知物品是放在哪一只手,儿童猜对时,可以采取抱抱他,或者让他玩该物品等不同的方式来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