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趟,遇见你们我很荣幸。若有来生,我们不要见面了。”
这是一名上海14岁坠楼女生遗书的第一句,冷静却决绝。因为在学业方面不堪父母的高压,她选择了终结自己的生命。
从遗书中可以看到,她学习成绩优异,懂得为他人着想,离开人世前,还在为家里人考虑。
考虑着羽毛球课没听完,成年人也能听,让父母去听掉以免浪费;说自己走了不会赖在家里让房子变成凶宅,把奶奶接过来一起住;嘱咐父母把自己借来的书还给学校,麻烦给老师说声谢谢;自己剩下的零花钱给小朋友买棒棒糖,连好吃的牌子也不忘告诉……
这个小姑娘,懂事的让人心疼。一位自闭症孩子的家长,看完泪流满面:
我不知道孩子的父母看到这封信,有多崩溃、多后悔。我这样一个陌生人,都没有勇气一次看完。多好的一个孩子,太可惜了,太让人心疼了。
我是一个自闭症孩子的妈妈,从孩子确诊那刻起,我们的人生就转向了。
我不会望女成凤,将来她能独立生活,已经是我最大的愿望;我不会奢求她的学业,能入读普校,顺利融入,我就心满意足了;我更舍不得打她,这个病不是她愿意的,反而她因此会失去很多普通人的幸福;我只想她平安健康快乐,还有普通,对,普通,最好扔到人堆里就找不到。
一般家长想象不到,在你们“鸡娃”式育儿、想让孩子卓尔不群的时候,星娃的家长们,最大的愿望却是让孩子普通!
1
每天都在为孩子的康复训练奋战
我还记得煊煊确诊后,我每天都在奋战。
没有了休息日,家里再也没有电视机,北京的任何一家商场都与我无缘。我“疯”了似的到处跟人请教,每天跟在医生后边,不厌他烦的问问题,就像读书考试一样,每天准备着孩子的训练方案。
在星希望训练的很多孩子家长,也和我一样,完全没有了自己的生活,365天都在为孩子的康复而奋战。
孤独症,又叫自闭症,是一种先天的终身伴随的神经系统方面的发育障碍性疾病,截至目前,发病原因不明,“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目前公认的最佳治疗手段。
所以,每一名孤独症孩子家长,都在抓紧一切时间,让孩子接受专业干预训练。
2
没有攀比,更容易满足了
日常生活中,孩子些许的进步,家长就能感动得不得了。
送孩子去机构干预半个月之后,孩子从以前不看人,不搭理人,叫他不理,不会说话,到现在眼神对视、行为等等,已经有了不少进步。
有一天,我妈妈带他从楼梯走下来,我刚好回家,带着帽子口罩。楼梯转角刚好碰面的时候,孩子在上,我在下,大概相差8节楼梯。发现我的时候,他停住了,静静的看着我,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那一瞬间,很暖,我心都融化了。那一刻为了这个笑容,我觉得什么都值得了。
自闭症孩子生来不同,与他人攀比没有任何意义。家长不会期待孩子未来有多辉煌的成就,眼前的一点点进步——一个笑容,一句话,一个新技能——就很满足了。
3
勤奋多了,期待少了
馨馨3岁2个月,妈妈报名了MUST行为引导技术家庭系统课,开始在家对孩子进行训练。
妈妈回忆,她开始照着老师提供的方法训练:
先训练安坐,然后每天延长时间,让馨馨可以愿意配合训练;然后练她的注意力和眼神注视,再到精细动作和大动作的模仿,然后再到口部的模仿,慢慢的进行一些音节、叠音、叠字、叠词的训练……
在我们看来再平常不过的技能,没想到在她身上可以花费长达几个月的时间,这也让我不得不承认馨馨比普通孩子落后太多的事实。
每一个自闭症家长都是勤奋的,付出了数倍于一般家长的时间和精力。有人开玩笑说:要是个普通孩子,都能送入清华了;要是自己当年这么努力,也早上清华了。
这当然只是笑谈,对自闭症孩子家长来说,最大的理想不是清华,而是孩子能够自理生活,能够找到一份让其在社会生存的工作。这个理想很小,然而,事实上,这个理想也很大!想要实现它,我建议家长一定注意这两点:
1、选择专业机构,尽早接受训练
最近我收到很多大龄孤独症孩子家长的提问,他们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出现了暴力、自残、情绪等多方面的问题,每天只能依靠药物镇定。
和他们沟通后,我发现一个共性的问题是,在最佳康复时间,因为各种原因,孩子没有持续接受专业训练。
太可惜了,现在的结果几乎已经不可逆了。
所以,我再次呼吁家长:选择专业机构,尽早接受训练,这是我们最该为孩子做的事。
2、家庭训练必不可少
以星希望超过50000个康复案例的经验,那些成功走进普通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孩子,家庭训练都做的非常到位。
孤独症对每一个家庭都是一场灾难,可人在身陷泥淖时,只有自我首先觉醒,才能拯救自己。生命才能影响生命,就让我们成为引领孩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