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段和家长之间的对话,觉得也是很多迫切想提高孩子能力的父母们特别想了解的问题,就借着这位妈妈的提问,来聊一下,对于如何提升的我的看法。
聊天原文:
依依妈妈:请问一下我们家长应该怎么知道孩子的需要提高和孩子欠缺的地方?特别想知道,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提高孩子?
沐妈:你都看不到,又何必去找“短板”呢,就无比欣赏、相信孩子就好啊
依依妈妈:哎,光欣赏相信就够么
诺爸:给他该有的生活经历,帮助示范他该有的表达和互动方式,让他找到和人相处的乐趣。对于语言,如何和孩子玩,社交的发展,规则,情绪,后续的课程里会逐章的讲。
我直接点回答你前面的那个问题
我们改变不了孩子
我们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和他的互动和相处模式
孩子觉得与我们的相处,觉得自己要遵守规则,自己可以成为有价值的人时,他才会自己自发的改变
想让孩子成为话唠,我们自己先要能够成为愿意分享自己想法,享受表达的人
依依妈妈:好像懂,又好像不懂(对于这段内容:我们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和他的互动和相处模式)
诺爸:想让孩子愿意主动社交,我们也要打破自己的社交恐惧,去让孩子看到我们和别人一起开心的相处,认识朋友的过程
其实就是我们自己把自己捋顺了,让孩子看到这个世界很多的事很好玩,和人的相处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帮助他逐渐建立起这样的信心,并且让他有逐渐尝试并且掌握的机会。当他有这份和人表达的意愿和信心了,能力程度其实只是慢慢尝试模仿逐渐累加的过程
最难的是让孩子从新愿意打开心扉,建立起与人相处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所以我们若一味的只看能力,反而其实走到孩子的对立面去了
依依妈妈:那家长怎么做?
诺爸:照顾好你自己。接纳孩子的同时,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先成为那个样子。
依依妈妈:陪玩吗?
诺爸:陪玩你是为了能力而陪,而非真正的享受和孩子一起简单的玩的乐趣,很难打动孩子,若孩子无反馈自己又很挫败
你需要能够找到孩子那些简单玩法的乐趣本身去享受生活,享受这些感觉
而非为了能力而逼着自己陪。若你更愿意自己躲着看手机去,我只能说你并没有真正的找到享受陪伴着孩子的感觉。
做到这样确实不容易
依依妈妈:也没有完全为了能力而陪,我们现在就是把自己当孩子,陪他。纯粹让他高兴
诺爸:把自己当孩子,一起开心这一步如果你能做好,那就进行第二步。带他去拓展更多的兴趣和玩法,并且用恰当的旁白和语言表达出来。
依依妈妈:第一步,我们做到了
诺爸:那就再接再厉,试着让孩子能够逐渐意识到语言的沟通表达是更加高效的方式,与人一起玩自己喜欢的玩法是一种更开心的感觉。
但是真的想做好,一定是自己能够打破固化的思维模式,去尝试和拓展孩子的玩法,场所,对象,并享受重复这些过程,这需要非常多的能量。且孩子最喜欢玩什么,能尝试什么,父母是最了解的人。
依依妈妈:都是真心,努力地陪孩子。把自己当孩子一样陪他。我们现在就是想,在玩的过程中适当地增加一点可以提升孩子能力
我们现在就是不清楚他的不足。或者说,不知道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提高。
诺爸:大家常常注重的表面能力无非是语言,情绪,自理,社交,规则这些。
你家的孩子这么小,而你太想一下子让他立刻赶上来了。这种心情我理解
其实这个圈子给大家带来的压力之大,让大家觉得没有看到孩子快速的进步和变化,就没有未来了。我很理解大家希望看到通过这些变化来缓解自己的焦虑。
但是我们必须得懂得尊重孩子发展的客观规律。
小朋友的语言是要经历从无到情绪表达,再到肢体表达,再到咿呀学语,才能到真正的词语表达阶段的。
他是需要一定词汇积累才能进入到短句的语言组织的。
其实我们要做的是,放下这些焦虑,别让他们支配我们和进一步的影响甚至是伤害孩子。
我们能够真正的回归陪伴孩子的该有的生活,能带他去河边玩玩水,扔扔石头,看看小鱼。去试着和身边的人打打招呼,留心大自然中的阳光,树叶,蚂蚁,小猫。能够去看看别的孩子在玩些什么,有哪些是我们能够试着尝试的。
能够结合孩子本就特别喜欢的兴趣,试着去丰富的拓展一些其他的好玩的方式。
当我们能够真正的带着孩子去体验和感受生活时,当孩子真正的对于人产生“兴趣”时,其实孩子就是一直在学东西和吸收。
而这种生活,这种开心的玩的过程中,就是让孩子逐渐的找到新的模式,新的词汇,新的玩法,新的事物,新的朋友的背后的含义,去理解这个世界的过程。
真要说,如何提高,真的玩的够好的话,玩就够了。
牛哥属于那种特别会带动孩子玩,包括在玩的过程中教孩子的那种,你觉得孩子哪方面不足,就多在玩中让他找到感觉。
建议去听听我和牛哥录的那几期关于如何与孩子放开了玩的音频。
特别篇:和牛哥一起聊聊如何带孩子感受我们的童年的乐趣
家庭干预访谈特别篇五:听牛哥分享到底如何才能和孩子开心的玩
牛哥:你觉得是孩子有问题?其实是你不会玩
依依妈妈:最后我想问一下,是不是对于眼神啊,应名这些,我们都不需要太在意?
诺爸:是的,那些完全不用管。孩子和你亲近了,信心起来了,自然就没问题了。
其实沐妈的意思就是对于孩子,我们无法强逼着他改变,而是应该看到自己作为成人和父母的不足,能够努力的去感受生活,去帮助孩子更好的拓展这意思
依依妈妈:明白了,谢谢诺爸。
以上,愿所有的孩子被温柔以待。
祝你找到享受陪伴孩子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