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确诊自闭症后,家长或多或少都会有些逃避心理,其中以父亲的逃避倾向更多,母亲相对偏少,隔代教养中这种现象更明显。越早摆脱逃避心理越有利于干预。此外,很多家长在孩子确诊早期都会有一定程度的焦虑,尤其是母亲,父亲则较少焦虑。
一般自闭症孩子被确诊后家长的心理过程是这样的:家长焦虑—集中精力干预—孩子情况改善—焦虑减轻—干预效率提高—孩子状况进一步改善—焦虑基本消失—重新制定孩子的教学目标。
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向没有专业知识的亲友征求意见
他们的意见没有参考价值,“贵人语迟”、“没事,大点会好的”之类的话不知坑过多少家长。这简直跟得了病不去医院,让病人自然好转差不多。
2、不要依赖家长群和论坛
社群作用只有一个:寻找有用信息。比如哪里有学校干预机构、价格多少、哪些老师水平高之类,可以方便家长制定长期干预计划。但有些社群交流是以宣泄为主,负能量相当大,可能对家长造成二次伤害。而且经验交流的有效性也有限,因为自闭症孩子具有个体差异,适合这个孩子的不一定适合那个。
3、放弃不切实际的希望
有些家长总希望世上有一种方法可以彻底治好自闭症孩子,只不过是自己没找到。还一种想法是,孩子的问题其实没什么,突然有一天“开窍”就好了。然而,世上没有这种方法,孩子也不会不干预就突然“开窍”。
家长要让孩子的干预效果更好,就要了解孩子在九大方面(包括认知、语言理解、语言表达、感知觉、感觉统合、手眼协调、自理、精细、社交)的能力和差距,以及需要提高的目标。可以做一个简单的量表,尽量做到心中有数。
家长还应该学习一些自闭症干预知识,有条件的话可以参加特教课程,听课时做记录。还应该多问问老师在家里做哪些内容、怎么做,老师一般也乐于帮助积极的家长。此外,家长还应学习预测孩子的下一步会在哪方面能力提高,这样可以大幅提高干预效率;学习引导,在孩子已掌握的知识里泛化,使这些技能应用到交流和社交之中。因为老师每天只有很少的时间参与到孩子的教学中,而家长在每天24小时里都能对孩子发挥正面作用。
大部分获得良好干预结果(能上小学,拥有一定的社交和自理能力)的自闭症孩子,家长本身就是半个专家,也是非常积极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