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工坊”咖啡吧成山路店的位置,之前是于成红的饭店,生意挺好。“创建咖啡吧的初心是,想让他们这一群特殊的孩子,有一个工作的地方。”于成红表示。
在助力“梦工坊”的客人看来,他们要来帮一把,有了店的长久生存,才能有更多的岗位留给孩子们。“同样位置开个饭店,少操心还多收益,但是她情愿自己亏,还要把这些孩子们托起来。”
接下啦的一年,“梦工坊”面馆、“梦工坊”洗车行陆续在旁边开业,接收了上海浦东新区辅读学校毕业生。面馆一到每天饭点儿,就会有很多人进来,像进了单位食堂。大热的天,依然不凡老年人,上座率高。成山路不是的人流并不大,每个“梦工坊”的装修都低调静雅,不起眼,附近商业和写字楼也都没有。这里给所有周家渡社区70岁以上老年人打8折。
周家渡街道党工委拿出周家渡社区文化中心一楼最好的沿街店面,不收租金、负责装修店堂,提供了很大支持,让“梦工坊”咖啡吧从一家变成两家,更多自闭症家庭的父母想都没想过,孩子能在这么幽静、被书香和音乐环绕的环境下工作,进行社会融合。
在王校长的构想里,“梦工坊”不仅是心智障碍人士就业和实习的所在,更是融合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普通人了解特殊孩子,接纳他们;孩子也在这个平台上更多地认知社会。”
成山路店刚开业的时候生意清淡。但是7月11日媒体报道出来,就再没有休息日。不断有客人来,哪怕是下雨天,门口也堆满了雨伞。除了来自上海各区的人,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一位内蒙古的妈妈带着自闭症儿子,还有一位乌鲁木齐的妈妈放下家中8个月大的唐氏孩子来到这里。白天,不光要在店里忙着照顾和帮助刚上岗的“新手员工”,还要接受媒体的采访。晚上,老师、于成红和“辅导员妈妈”们一边做笔记一起讨论“今天有哪些问题,明天怎么调班,怎么一对一进行岗位指导”。9月9日央视报道后,客人最高记录飙升到一天429人!
对于许多包括自闭症在内的心智障碍人士来说,“梦工坊”只是就业梦想开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