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看了本书,绝不会知道伟大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牛顿、著名画家梵高、甚至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或多或少都有些孤独症的特征,这些伟大的天才,正是孤独症特征里某一方面杰出的天赋造就了非凡的自己,这也可以颠覆世人对于孤独症的典型看法,孤独症的儿童和成年人也具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超出常人的特长,如果教育到位,在某一领域深耕,一样会创造辉煌的成就,甚至做出影响社会、影响领域、影响他人的贡献。
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autistic disorder)等,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DSM-IV-TR》将PDD分为5种:孤独性障碍、Retts综合症、童年瓦解性障碍、阿斯伯格综合征和未特定的PDD。孤独性障碍与阿斯伯格综合征较为常见。作者更多从孤独症与阿斯伯格综合征方面进入他们的世界,探究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生活与学习,为读者描述了更多孤独病儿童与成年的心理世界,让读者更清楚的知道他们的世界一样精彩。
孤独症人虽然在人际关系上并善长也不牢固,但是他们更具独特的方面,如视觉思维,他们会把文字描述转换成视觉图像,也会把抽象思维转成象绘画设计一样,象电影镜头一样,这在设计领域是非常超前的能力。还能够用心理意象去思考具体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心理意象会更顺利,就象拼图一样,把各种碎片化的信息转换成图片,放在合适的位置,这样就可以增加他们的视频记忆能力。
印象最深的是“第5章世界之道:如何培养孤独症天才”,这一章里作者介绍了她如何从补学校退学,又被父母送到寄宿制学校。科学老师洛卡克老师成为她高中时期最重要的导师,因为洛卡接受了她的一切在常人眼里被认为的“不正常”,特别是她的用压力机器做放松的“怪物机器”,老师给她心理学和哲学的书籍,告诉她如何在图书馆里查找自己需要的书籍和内容,让她对科学有了更浓厚的兴趣,也可以在浩如烟海的文献里找到实现自己梦想的东西。痴迷成了她最大的动力,也训练了她的注意力,这是她通往成功之路最为重要的部分。由此可见,一个可以接纳他人的老师,对于被接纳者的内心是多么重要,这样的共情不仅是情绪上的,也是情感上的,更是博大的、宽容的,有形的,有温度的,他可以唤醒生理发育有缺陷人的心里原动力。一个可以指引方向的老师,对于不知道未知世界是何样的学生来讲,有如灯塔般的重要,有如眼睛般的地位。作者庆幸在人生转折的拐点,遇到了她的伯乐,让她的人生有了光彩,有了方向,有了力量。
对于孤独症的儿童,很多人会看其孤独的症状,忽视了这样的人本身具有的天才的独特性,老师和家长需要发现他们兴趣和天赋,并创造合适的条件让他们在适合各自不同的道路上发展。事实证明,很多人在兴趣和特长领域坚持,不断钻研,形成固恋时,就会有不一样的成就出现,只是社会和家庭中缺少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眼睛。
对于孤独病的治疗,作者建议适当使用生物化学药物的使用,如舍曲林、百忧解、西酞普兰、帕罗西汀等。在药物使用上遵守医生的嘱咐是必须的。而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的把握不够准确,由于大脑中血清素的异常,有些患者只需要低剂量的药物就可以了,但是有些人却片面加大剂量,出现反作用。所以食疗加药物的治疗方案通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会对患者康复有较好的促进。
孤独症人对人生的思考集中而深刻,正如那些优秀的人对社会的贡献一样。随着阅历增加,对周围事物的感知也在发生变化,如:从动物的视角去做设计工业;从生命角度看人与动物相处;从量子科学角度看灵魂是否存在,这些独特的思考让更多的人对科学、宗教、疾病、生死展开研究。
作者的成长史就是孤独症人奋斗的历史,是活生生的教材,是学习的榜样,是丰富精彩的传奇人生。由此我们可以说:孤独症的世界并不孤独,因为他们眼中有目标,脚下有方向,心中有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