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马春华,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现郑大医学院),2006年儿子诊断为孤独症,后辞职学习特教,在机构一边做校医一边做特教老师。2010年去以琳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师资培训,2012年在特校陪读,儿子情况稳定后在大学路二小做资源老师,也在特校工作,同时一直在昊雨中心负责教学、评估与指导工作。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也与中精协的心理咨询师们一起做志愿者,来帮助全国各地的孤独症家长和孩子们,也成功解决了一位孤独症孩子打头的问题。十多年来一直接受台湾第一福利基金会多位专家老师的督导,现在走在庇护性就业的道路上。
1
前言
又到了每年的入学季,很多孩子的家长都会反复纠结这些问题:孩子是晚上一年还是到规定的年龄就上?是上普校还是上特校?怎么去选择?需要不需要陪读?自己陪读还是找影子老师陪读?怎么去评估是否适合上学?……这些困扰家长的问题,每年都会让很多家长问东问西、头疼不已,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应省精协陈主席的邀请,我来向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和体会。
我原来是学临床医学的,在医院做医生。后来因为孩子的情况,当时的资源非常少,周围也没有特别专业的老师来带领孩子,因此辞去医生的工作,转行做了特教老师。
在带孩子的过程中,为解决孩子当时的情绪问题,更好地疏导他的情绪,发现心理学对特殊孩子帮助也很大。尤其是在参加台湾老师的连续、专业、系统的培训时,发现老师们既懂心理学又懂特教,在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时,会先去处理孩子的心情,所以我又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证书,用医学、特教和心理学来武装自己、帮助孩子们。
很感谢孩子,在陪伴他的过程中为了不断迎接挑战,让我不断学习、不断进取,能学习到更多、更全面的知识,也有机会帮助到他以及更多有需要的孩子。
2
在普校与特校的观察心得
我在带着自己孩子一路成长的十几年中,在普校试点学校做过资源老师,十几个孩子都是我看着他们从一年级一步一步成长到现在;也有机会在特校工作过,也看着一些孩子从一年级到九年级毕业;也一直在昊雨机构做孩子们入班、入学、入园的评估,很多孩子因此找到了适合他们的自己的幼儿园或者学校。
每当有家长告诉我现在孩子发展的还不错、进步很快时,我都会因为给孩子们找到了一条正确的路而开心、欣慰。
在机构的入班评估中,我们不会根据年龄的大小去分班,而是把能力相近的孩子分在一班,这样方便老师教学时更好地设计课程,也有利于让更多的孩子共同提高。
在养育孩子十几年成长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没有哪个学校好与不好,适合孩子的学校就是最好的学校。作为家长,我们都期待孩子去上普校,期待与普通的孩子有更多的交流,期待在普校氛围中孩子在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方面有更大的提升……同是家长的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下面我会从几个方面来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仅供参考哈!有不完善的地方还希望各位有经验的家长与老师多补充。
一、在年龄的选择上:
无论上特校还是普校,建议大多数孩子晚上一年对孩子相对更好一些,尤其是男孩子。不要着急赶在6岁多一点与普通孩子一起入学,因为我们的孩子相对于普通孩子在心智发育方面普遍都有些弱(当然,如果你的孩子能力特别好,可以排除在外。同时要问好当地划片小学的入学政策最晚到什么年龄,因为每个区每个学校都有细微的差别,以免到时候入不上学籍。
二、在孩子能力选择上,具体上什么学校要评估孩子的能力而定而不是想当然:
重度的智力受损比较严重的上特校会好些,因为在普校上学跟不上也很痛苦,并且因为学不会硬压在教室会衍生出来很多行为问题。
普通学校中途会有孩子上不下去再转到特校,尤其是三年级以后课程会更难,中轻度的孩子智力受损不是太严重的,当然是一定要考虑上普校的。
三、在课程设置上:
普校的课程基本上是以普通孩子为标准而设计的,智力受影响严重的孩子会跟不上,尤其到了中高年级。跟不上孩子干什么?每天那么多的时间都在课堂上,比较安稳的孩子可能会在有人陪读的情况下干坐着,性格比较急又爱动的孩子就会因为硬压在课堂上出现情绪问题。
我在学校听课时发现,这种情况下只能引导孩子可以做些他能做的事情而不去影响课堂。比如我带了五年的一位女生,在上五年级时语文课大部分是跟不上,尤其老师在讲解练习册后面的阅读理解时,我就会建议老师前面的基础部分让她参与,并在她有意回答问题时提问她,或者有意提问她会的部分让她参与课堂,剩下的实在听不懂的就自己找事情做。她是一位听话温顺的孩子,平时很少会有情绪问题。
在特校的课程相对简单,实用且生活化,除了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外,还会设计家政课,烹饪课,烘焙课等。
无论是在特校还是普校,乘坐公共交通、去超市购物菜场买菜、居家生活自理、社会规则等都需要家长在生活中给予机会去锻炼。
四、在师资配备上:
特校的老师基本上都是特殊教育学校毕业的,对孩子了解相对更多一些。普校的老师基本都是普教的,但个别学校有资源教室的老师也是学特殊教育的。有的老师根本就没见过我们的“特殊需求学生”,更不用说如何引导他们。
所以班级如果有我们的孩子,如果对课堂有影响,也请我们的家长多体谅老师,对他们确实是个很大的挑战,他们确实也很不容易。学校也有很多有爱的老师想帮助孩子但是心有余力不足,或许将来对所有老师有系统专业的培训对他们会更有帮助一些。
记得特别清楚的是,我刚去大学路二小上班的第一年,学校接受了五位孤独症的学生入学,每个班级有一位特殊生。有位学生因为精细动作不好,美术课上不会涂色,就把美术纸握成一团扔掉,语文数学作业不会书写而无聊,不停的晃桌子发出声音影响课堂……有位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她休息的时间去我办公室请教如何帮助这个孩子,如何利用代币?如何让她不晃桌子影响别的同学?……我给她了一些建议很快用在孩子身上,在家长的配合下,一段时间后孩子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后来我了解到,这位老师原来学习的普通教育,自己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她从一年级给这位学生营造的友好的班级氛围,一直影响到小学毕业。有一次预备铃声已经响过,我听到办公室外面吵吵闹闹的,就出去看一下,正好看到班级的好几位同学你一言我一语的劝我们的特殊孩子回班级上课,看到这次场景当时真的很感动。问同学们,说他当时心情不好不想去上课,因为这次爸爸没来送他,上学是姥爷送的……
五、在入学政策方面:
普校和特校都有各自的标准,原则上应该是零拒绝的,但是普校会存在是否长期留得住,特校可能会有容纳名额限制。有些学校还有上门教学的,服务一些不方便到校上课的孩子。
六、在影子老师的选择方面:
要看孩子的能力选择合适的影子老师。
能力特别好、学业又能跟的上的孩子不用选择影子老师,家校沟通工作做好就可以。偶尔有些小问题需要告诉老师孩子的特质是什么,在家是如何处理的,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老师让老师们不至于很困惑。因为老师面对的不是我们一个孩子,还有班上几十个孩子。
能力弱的可以找影子老师陪读,一般专业的影子老师陪读会比家长陪读效果好,孩子很清楚到学校的任务是什么,更容易很快建立规则。家长陪读的优点相对是了解孩子更多一些,但生活与教学不容易分的那么清楚,又当老师又当妈妈的身份不一定会转变的很好,常常会把生活中与孩子相处的模式带到课堂上。
七、普校与特校的优弱势,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普校的优势是有更多的普通孩子可以一起融合,自己不会说或说的不好,但是可以有机会听到很多普通孩子交流的声音,有机会看到很多正向的行为,当然也有调皮捣蛋的孩子。有爱的老师在寻求小帮手的时候很容易找到,有利于建立同伴支持。
普校的缺点就是课程进度很快,长期跟不上会有挫败感,偶尔会引发情绪行为问题。
特校缺乏普校的融合环境,但是不同障碍的孩子在一起也会建立同伴关系,也是一个小的融合。比如唐宝宝的孩子情商非常高,很会见啥人说啥话,发育迟缓的孩子生活中沟通也是没问题的,他们一般不太会存在谁看不起谁,谁欺负谁,都很单纯。班级人数少,老师相对能照顾到每位同学。
3
期待每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都有最适当的安置
以上是我带孩子十七八年走过来的心得体会,有机会在两个学校与机构都工作过,体会更深刻一些。现在社会主流是倡导融合教育,大家也都在慢慢尝试过程中,真的是希望有一天像台湾等地一样特校的一些课程开到普校去,轻中重度的孩子都能在普校融合,而特校留的是极重度的孩子。能跟着普通班级上的课在普通班级上,不能跟着上的就在资源教室上一些实用性的、生活化的课程,比如特校的一些课程,可是现在情况还很不理想。相信以后一定会有,毕竟国家的政策是越来越好。
无论上特校或普校,生活自理、行为规范、情绪稳定一定是最重要的。其实上学只是孩子生命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我们为他们努力的同时,也在逐步提升各方面的能力。但别忘记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生活,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大学前所有的目标都要围绕着他以后能如何更好地有尊严地生活打基础,只有这些前备技能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一步一步训练扎实后,才可能在机会到来时我们能把握住,无论是对于庇护就业或者是支持性就业的孩子,即便是日常的居家生活自理能力的练习,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只有居家生活能自理了,才有可能实现社会生活自理,才能有后面的独立与自立。
我们现在的训练需要以终为始,一步一个脚印的,脚踏实地的走下去,才有可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想要的目标。
未来的日子里希望大家一起携手并进,为孩子们有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加油。因为我相信,一份耕耘一定会有一份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