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的小哥哥说不想和妹妹玩了,因为妹妹老是打他。我不信,过一会儿,他俩抢那把小椅子,抢不过的二宝,开始向哥哥旁边靠,等靠近的时候就开始下手打了,还上脚踢。
在菜市场,她用手指冬瓜和南瓜,我给她说了几遍,转一圈回来的时候,问她哪个是南瓜,哪个是南瓜。她都能准确的指出来。
吃过晚饭,带她和哥哥去公园走走,在经过一个花坛的时候,他们看到有一只蜗牛,就蹲在那里看,还用手指给我看,哥哥找了个瓶子,二宝用手拿蜗牛,并把蜗牛放进瓶子里。边上有个小女孩不敢拿,她拿了一个给人家送过去,往人家面前一放就回来了,人家说谢谢,她回头看了一下,我教二宝摆摆手,并辅助她说“不用谢”,她笑着摆摆手。
孩子在2周半左右,语言表达能力和情绪表达能力都还不完善,这时最容易出现攻击行为,比如抓咬、拍打等。在和哥哥争抢中,二宝处于劣势,她感到自己的行为受到了限制,这种挫败感,让她愤怒,以致失去自控能力,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在孩子的学习中,家长都期望他能主动学习,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菜市场,孩子用手指南瓜和冬瓜,这正是他的兴趣所在,妈妈适时输入了这两个词汇;在逛完一圈后,孩子仍然能正确指出来,这再次确认,加深了孩子的记忆,增强了孩子学习效果。
吃过晚饭,去公园玩,孩子们发现蜗牛,一起观察蜗牛,提高了孩子的认知和观察能力;二宝把蜗牛放在瓶子里,锻炼了她的手眼协调能力;边上有小女孩不敢拿,她送过去,可以看出二宝很乐于助人,这也是一次社交活动。当别人说“谢谢”时,妈妈及时教二宝应对,在实战中去学习啊。
我们建议
1.当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父母可以态度温和且坚定地对孩子说:“打人不对,坚决不允许。”在孩子平静下来后,告诉孩子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样做来他们解决矛盾。
另外,在平时,可以和孩子玩这类角色扮演小游戏,在游戏中,让孩子站在对方的角度来面对问题,建立起同理心,从而减小矛盾冲突。我们还可以利用绘本,比如《手不是用来打人的》等。
2.孩子在感兴趣时,学习效果更好,所以我们多带孩子去菜市场、超市等有实物的地方,来丰富孩子的认知,进行学习;和孩子玩一些游戏,比如“哪个卡片不见了”等来提高孩子的兴趣,进行认知类学习。
3.在公园里,孩子们对蜗牛感兴趣,这时,可以家长提出一些问题或作一些必要补充,
比如,蜗牛的触角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作用?引发孩子思考,让观察更仔细,进入一些深入的探索。
4.给孩子更多语言刺激的机会,以遇到沟通障碍时为契机,妈妈及时采取辅助手段,带动语言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