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大英俊的自闭症男孩,白天,他背着重重的书包,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晚上,和同学一样,为了迎接中学毕业的考试而奋战到深夜。校园生活的每一个场合,他看上去都是和大家一样的普普通通的学生。他和其他男生一起结伴出游,谈论哥们儿义气,互守男生秘密;遇到别人欺负时,他也会为了尊严而奋起自卫反击;业余时间,他习武练琴;他在生活中,享受着同龄人的快乐,承受着同龄人的压力,使用着同龄人的语言,拥有着同龄人的习惯。
虽然他是一个自闭症患者,虽然他时而还会出现异样的表情和眼神,但他的内心世界是积极而充满光明的。在一间明亮的教室里,当那些为这种病症而挣扎在痛苦中的父母们,亲眼见到这个男孩,亲耳聆听他弹奏的动人旋律时,无不泪流满面。面对一个如此阳光的男孩,这些父母已经绝望的心中怎能不重新燃起希望之光呢?
一个22岁的女大学生,她每天独立规划和进行着自己的学校生活,从衣物、钱财、生活用品,到学习、交往、社团活动。在老师和同学眼里,她单纯、善良、教养良好,尽管她的一些行为方式很独特,但同学们很乐于同她相处。在家庭生活中,从洗衣做饭,到打扫卫生、采购物品、招待来客、交水电费,她都能亲历亲为。至于理发、逛超市、去洗衣店、做美容、去药房、餐厅和银行……她都得心应手。
谁也不会想到,她曾是个典型的自闭症女孩,因为在她独立出入这些公共场所的时候,她已变成了茫茫人海中的一员。她对母亲说:“我要是不能养活自己,我会觉得自己对不起您”。当母亲用尽一生的心血去浇灌一个自闭症孩子后,听到这样的话,看到孩子已经能够凭一己之利在社会上立足,母亲又怎能不感到欣慰呢?
……
自闭症可悲吗?它是目前医学无法攻克的难题,从这个角度上讲,它是可悲的。但它绝对可悲吗?未必。因为事实证明:坚持不懈的社会性教育,可以在这些孩子贫瘠的大脑中,种植和培育智慧与情感,让孩子的社会能力不断成长,沐浴充沛的阳光雨露。国内外许多成功的自闭症康复教育案例充分证明:这些特殊孩子一样可以收获美妙的果实。
自闭症可悲吗?如果没有教育者的辛勤培育,毫无疑问,这些孩子将会永远孤独和自闭下去,那将是十分可悲的。如果只有种植与栽培,而不用阳光和雨露来哺育他们,他们也依然无法摆脱孤独的宿命。
给予自闭症孩子良好的社会性教育,是这些孩子走出孤独和自闭的唯一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