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患者的人际交往缺陷,是他们区别于普通人的一大显著特征。那么,他们具体存在哪些人际交往缺陷呢?
葛斯汀博士提出,孤独症患者在人际关系发展方面存在六项共同缺陷,分别是:情感参照能力、社会性调试能力、陈述性语言、灵活的思维方式、社交信息处理、前瞻和回顾能力。
孤独症儿童往往从出生那刻起,就走上一条有别于普通孩子的社交发展道路。正常孩子会参照父母的举动,发现共同注意也会感到喜悦;会试验与练习更复杂形式的共同调控,从中获得更加多样化的情感回报。
然而,大部分孤独症儿童永远都无法发展出和谐的情感关系,他们感受不到安全的情境,并常常因为密集的刺激而慌乱失措。而这类刺激对普通孩子而言,只是好玩有趣的东西而已。对孤独症儿童来说,妈妈的微笑和爸爸鼓励的眼神并没有什么意义,他们无法从中获得安全感。
另外,孤独症儿童不会认为父母赋予了社交世界各种意义,他们无法正常参照父母的表情举止,来了解事物的意义或让印象加强,也无法将注意力在大人与新发现的物体间转移。由于不具备这层共享的回应,他们也就不会将他们的发现与搭档分享,也就无法进一步发展相互注意力的能力。同时,由于能够刺激他们的经验分享太少,孤独症儿童的这类记忆十分有限而且是混淆的,他们体验不到在经验分享互动中,与别人一起共同主动互动的乐趣。
因此,物质世界中的一切(如电视、电脑等)很容易吸引他投入过多的兴趣与精力,乃至养成仪式化的刻板行为——一个瓶盖玩好几个小时,不断重复观看同一条广告,机械式地重复模仿从电视上学到的话语。
孤独症患者的“孤独”是与生俱来的,不能把它们归咎于父母照顾不当或心理问题。孤独症患者的人际交往缺陷常会引起公众的误解甚至排斥,但如果你肯走近他们、倾听他们,就一定会发现他们不为人知的可爱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