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专家们一直在提倡融合教育,而欧美国家也已经广泛实施。但对于我国来说,具体应用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
1、融合教育在经济上的问题
融合教育在美国、尤其是俄亥俄州立大学开展得十分成功。学校有对包括自闭症儿童在内的残疾学生提供特别服务:平时的学习便利服务,特殊设施服务,特别的应急预案;考试时有考试便利服务、媒介支持服务、抄写服务等;还有专门帮助残疾学生学习的辅助技术训练中心实验室。基本上所有现代化设备都用上了,这要得益于美国发达的经济。
如此丰富的设施在一所学校的花费就可想而知,更不用说在美国超过2000所高校都是按这个规模办学的,其他中小学的设施更是消费巨大。英国政府为了给自闭症儿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也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才使自闭症孩子的教育质量得到了保障。
在我国的经济条件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要达到美国和英国的融合教育规模是很难的。而只有先在一二线城市的少数学校、让少数在适当帮助下能和普通孩子一起学习的自闭症儿童加入融合教育中来。
2、融合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因材施教”一说,主张根据不同人的需要,进实施不同的教育。人们普遍认为,特殊儿童的需要比较特殊,应该对他们进行特殊的教育。在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里,普通孩子和自闭症儿童不该在同一所学校里学习。这并不是对自闭症儿童的歧视,而是为了让他们得到更多的照顾和关爱。
国外主张自由、平等的观念,每个人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很强的意识,他们把残疾儿童送进普通学校上学,认为这是在保障残疾儿童的权利。而我国教委虽然早在1994年,就发布了第16号文件《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便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但很少有自闭症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是自闭症儿童自身不愿去普通学校,不想行使自己的权利,怕被歧视;二是部分进入普通学校的孩子,确实发生了被其他儿童歧视的现象。
要从观念上改变这种现状,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需要所有人的努力,也包括自闭症儿童和他们的家人。人们不应把自闭症儿童不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当成占用别人的资源,更要正确对待其他孩子的“歧视”。其次,学校、社会、家庭也要逐渐改变观念,要从心理上的完全接纳自闭症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