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指导下,“家校共育”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发展研讨会首站落地山东济南。
研讨会由全国残疾人用品开发供应总站和北大医疗脑健康联合发起,将全面助力山东孤独症康复事业向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发展。
十三五期间,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建立制度,为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提供辅助器具配置、康复训练等基本康复服务。
全国残疾人用品开发供应总站总经理郭媛媛表示,国家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落地、全面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体系和服务网络初步形成,极大地改善了残疾儿童康复状况,为孩子们“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康复服务机构支撑。
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康复部二级巡视员于晓梅介绍,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下辖的山东省康复研究中心(山东省康复医院、山东省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是集医疗、康复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康复平台,服务于残疾儿童。山东省一直在寻找一种方法、一种理念,能够让更多的孩子获得优质的、有效的康复。
囿于孤独症康复患者多、机构少、人才少、专业缺的现状,身处这个医疗、教育、康复融合的行业中,大多数机构都在探索一条既能专业服务孤独症儿童,又能支持机构自身成长的发展路径。“家校共育”成为孤独症康复行业的共识,教育部也在特殊教育相关政策文件中多次提出对发展“家校共育”的要求。但如何开展和实施“家校共育”,对于机构还有一段距离。
政策、专业、科技的深入融合,正在加速推动儿童康复机构新发展的到来。此次,“家校共育”模式落地山东,将助力山东全省孤独症康复机构快速转型升级,为孤独症儿童康复行业做出示范作用。研讨会还将陆续落地全国其他省份地区,以推动“家校共育”模式在全国孤独症康复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