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特殊教育老师存在数量少、流动性大、专业程度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自闭症康复教育的发展。
待遇不高、工作强度大,编制吃紧,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说,自闭症特殊教育最大瓶颈是师资。提高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标准,对提高各个地区民营自闭症康复机构整体干预质量有所帮助。因此,许多自闭症行业人士建议国家增加高等、专科院校特教课程、尤其自闭症专业课程的设置,并增加招生数量,以满足社会需求。
对于目前特教专业毕业而不具备直接上岗能力的自闭症康复教师来说,需要在入职时先通过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尤其是达到所在自闭症康复机构的新教师入职标准。问题是,全国各地自闭症机构使用的教学技术和效果不一致,侧重的理论和方法也有差异,造成一个机构的优秀老师到另一个机构仍需要继续培训,或者一个机构考核不及格的老师到另一个机构可以培训其他老师。
首先,对于入职培训阶段而言,设立全国统一的入职上岗标准很有必要。在自闭症特殊教育行业,目前各类集中式专业培训,基本都是理论偏多、实践偏少,在培训之后的实际工作中,教师仍然面临很多难以解決的困难,也难以运用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去提升自己的实际工作水平,只能根据身边“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各机构的督导技术水平千差万别,一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也参差不齐。
其次,我们国家可以参考美国BACB组织的BCABA和BCBA专业资质的考核形式。理论考试可以在网上进行,实践考核应注重实践技术的熟练掌握和经验的积累,而不是简单的通过一次考核就发放资格证书。因此,对高水平督导人员或督导小组的需求就随之而来。
再次,改善一线自闭症特殊教育老师的待遇,制定相应的鼓励机制也很重要。一方面,可以促进专业教师的稳定和长远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扩大特教专业力量。只有特殊教育行业的待遇提高,才能吸引跟多人关注和投身这个行业。否则,没有考生愿意投身自闭症康复教育行业,高等院校也只能望洋兴叹。
最后,还应该树立自闭症特殊教育老师的专业发展意识,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专业能力、努力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作为自己职业发展目标,建立终身学习观,提高康复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从内在动机引发主动学习和主观努力的行为。
相信随着自闭症特殊教育的发展,无论在早期干预、融合教育和社会支持各个方面,都会需要有经验、有能力的自闭症康复教师。不断提高师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是发展自闭症教育行业、提高康复效果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