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个DTT法治疗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案例:
一、案例纪实
涛涛是一名就读于普通学校三年级的自闭症儿童,学习成绩位于班级后10%,经常出现不理解教师所讲内容的行为。他在班级中经常出现攻击行为,有时是在课堂上,有时是在下课时间,涛涛的情况使班主任老师很苦恼。
二、案例分析
从ABA法而言,前提(A)是涛涛不能理解教学内容,所以才有攻击性行为(B)的表现,结果(C)是老师对涛涛的行为不予理睬。但是,涛涛的攻击性行为会持续性出现。如果我们使用ABA法帮助涛涛改变攻击性行为,则需要按如下操作步骤:
1、分析涛涛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自闭症儿童涛涛无法理解教学内容,所以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因此,涛涛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是不理解教学内容。
2、观察和记录涛涛攻击性行为表现的频率和强度
涛涛每次参与学习活动都会出现攻击性行为,每天大约10次,大多发生在教室里。
3、观察结果
当老师不予理睬的时候,涛涛的攻击性行为没有减少,说明他的攻击性行为是不可以被忽略的。
4、分解目标
教学者要为涛涛建立一个新的行为,但是不可能一次性完成预定目标。所以,要把整个目标分解为几个步骤来完成。具体需要几个步骤来完成,取决于自闭症儿童的能力及目标的难度。比如涛涛在参与投球活动时,老师可以先将涛涛的学习行为设计为三个分解目标:第一个目标,老师要求涛涛每次参与投球活动时都要先把手放好;第二个目标,老师在涛涛面前只放一个球,让他能够拿起球并进行投掷:第三个目标,投掷结束以后,老师要与涛涛击掌,以此强化涛涛的行为,希望涛涛的投掷行为会继续出现。该回合结束以后,老师可以停顿5秒准备下一个回合的操作。
5、辅助原则
如果涛涛在投球的某个目标环节不能完成目标任务,老师可以尝试用辅助的方式帮助他完成目标行为,如在投球的第一个目标环节,涛涛无法持球并完成投掷。此时,需要老师辅助他完成持球和投球的动作。具体的辅助,可以是语言辅助(即老师只是用语言提示涛涛如何持球和投掷),也可以是动作辅助(即老师也可以通过动作辅助涛涛持球和投掷)。到底选择何种辅助方式,还需要根据自闭症儿童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6、反复操作
将整个学习过程重新复习一遍,并且反复操作,直至达到良好的正确率,才能证明涛涛的行为已经被建立。同时,还需要在课室内观察涛涛的攻击性行为,主要观察其攻击性行为出现的频率、强度是否有所减少。如果依然没有减少,那么就需要更改干预方法或者重新设置学习目标。
以上就是DTT法治疗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案例,由为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