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自理对于普通孩子来说是一种基本能力,不需要刻意去训练,但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却不然,不训练、不培养,就难以自理,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患儿家长沦为孩子一生的保姆,且家长一旦离去,孩子将再无依靠,无法生活。这对于任何家庭任何父母任何人来说都将是一场悲剧。
如何扭转这个局面,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用科学解救危局。
生活自理能力不同于其他能力,需要孩子较强的主动意识,所以,我们采用科学方法,结合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兴趣引导,培养习惯,直至孩子能自理生活。
1.自理能力训练要注重个性化。“世界上没有两个症状完全相同的孤独症患儿”,即孤独症具有很强的个性化属性,每个患儿都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对待不同的孩子应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孩子,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孩子,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因材施教。
2.自理能力训练应增强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和主动意识。如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设计成趣味游戏等,让孩子在歌唱中、在游戏中体会自理的乐趣,这样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去主动管理自己的生活。
3.教学要充满激励。自信让学习充满乐趣和动力,所以患儿在接受自理能力训练时,一定要患儿充满信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激励,当孩子完成训练目标时,要对他说“你真棒”、“你真能干”……这都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孩子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
4.自理能力训练要循序渐进。患儿的自理能力要从小培养,逐步培养,从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才能让孩子从根本上掌握自理的方法。当孩子获得初级生活自理方法后,再不断提高孩子的速度和质量等,进一步强化孩子的自理能力。这样才能让孩子在自理方面不断成长,最终实现自理。
孤独症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每一次进步都能让家长获得一次释放,看到一份希望,待孩子拥有了自理能力,那么家长才能从保姆的生活中真正地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