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结构化训练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原因很简单,预后效果好。几乎每个接受过结构化训练的孤独症患者都能在训练中取得较大的进步,而且这种进步是全方面的——感知能力、智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生活习惯——都能在结构化训练中得到提升。
为什么结构化训练法会取得这么好的效果?原因就在于结构化训练法具有四大特点:善于利用信息,深入理解病因,注重个性培养,营造社会环境。
在应用结构化训练法之前,组织者往往会收集一些与孤独症有关的信息,对孤独症的特点,尤其是缺陷,先进行深入的了解,这样对训练内容及相关环境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这些信息的主要来源是那些成功回归社会的患者,这些患者最了解他们患病时的感受,最抗拒什么,最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这些不断更新的信息对于改进方案具有重要的价值。
打个比方说,语言接受困难和缺乏基本的交流语言是孤独症患者的特点之一。由于孤独症患者对语言不能理解,不能表达他们的基本要求,别人不知道他们是累了,热了,还是饿了,他们只能代之以发脾气或攻击行为。他们的逻辑记忆很差,不能在头脑中将事物有序地排列起来,即使是他们熟悉的事物。他们在做熟悉的动作时会感觉舒适,所以变得行为刻板,不愿意去学习新的动作和日常规范。
多数患儿因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理解和接受科学规律,导致别人的另眼相看和自身孤独,由于他们缺乏社交能力,使他们可能毫无理由地取悦别人或对表扬无反应,这些原因使孤独症患儿看上去对学习有抵触。对感觉输入的高敏感也是孤独症患儿出现不安、暴燥等行为的原因之一,这也妨碍了他们对学习技能的掌握。
这些孤独症患者所具有的特点都将作为结构化训练的参考依据。
每个接受结构化训练法的患儿在正式接受训练之前还将进行一个个别化评估----PEP-R。通过这个评估,将保证被训练者在接下来的训练中能够获得个性化的训练。这是患儿成功获得学习经验的第一步。
结构化训练善于从根源处解决患儿的问题,对于行为问题的发生不采取直接的干预措施,而是寻找其发生的深层原因。譬如焦虑,当训练孤独症患儿对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后,他们的焦虑就会减轻。
结构化训练更注重社会化培养,在国外,很多结构化训练是直接嵌入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的,而不是把患儿拘泥到一个房间或场所里,这样做可以使被训练者与普通人、社会大众直接交流,将训练融于生活,这样,患者就能在训练中理解别人的需求,表达自己的需求,逐渐养成“正常人”的生活习惯。久而久之。许多行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这就是结构化训练,一种最了解患儿需求,并能以最恰当的方式帮助患儿恢复健康的科学训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