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示范教学(Multiple Exemplar Instruction,MEI)和多重示范训练(Multiple Exemplar Training,MET)被广泛的应用于残疾学生的教学中,目前国内对于两种术语还未做区分。2020年在LaFrance和Tarbox的文章中,对MET和MEI两种术语首次进行了系统的区分。今天小编将为大家梳理多重示范教学(Multiple Exemplar Instruction,MEI)和多重示范训练(Multiple Exemplar Training,MET)之间的异同。
“多重示范训练(Multiple Exemplar Training,MET)”这一术语是由Hughes和Rusch于1989年首次在文章中明确提出,在此之前普遍使用“多重示范(Multiple Exemplar)”一词。多重示范训练是一种能够有效帮助残疾学生泛化目标行为和技能的教学策略,它是指通过呈现不同的刺激范例对目标行为或者技能进行教学,目的在于将目标行为从教学反应泛化到未教学刺激或者反应上。
大部分MET的教学中都会使用呈现同一刺激的不同示范的程序,比如我们教“狗”的命名,“狗”的不同示范可以表现在种类、形状、大小、颜色、位置、背景等方面,来确保不同图片的“命名”反应都是处于“狗”这一刺激的控制下,如图1,我们向儿童呈现多张狗的图片示范进行命名教学,之后我们用未教学图片进行探测时,儿童也可以说出“狗”,即儿童通过MET出现了刺激泛化。
此外,MET的教学中还包括对同一刺激物的不同反应,例如在教孩子对“狗”这个刺激的听者反应时,孩子可以指着狗、也可以说出“狗”等。因此,通过MET获得的行为被描述为“在教学材料中存在的刺激特征”控制下的反应,这些反应之后也由“具有这些特征的新刺激”的呈现所诱发。
总之,MET是一种用来教授泛化的教学程序,它体现了Stokes和Baer(1977)的论文中所讨论的“培养足够的范例”的概念。
多重示范教学的程序大部分包括一系列的快速和随机的指令,并且主要应用于言语行为的教学中。例如我们在教孩子对刺激物“狗”做出反应,包括听者行为(listener behavior)、命名(tact)、仿说(echoics)、提要求(mand)这四种言语操作。在听者行为的教学中,可以呈现包含狗的图片的一系列图片,孩子按照指令去“找狗”。在命名教学中,孩子看见狗的图片说出“狗”。在仿说教学中,当老师说出“狗”时,孩子也可以说出“狗”。在提要求教学中,孩子看见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以说出“请给我××”。一般来说,MEI的教学程序将同一教学目标通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的言语操作来教授。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MET和MEI的教学程序是不同的,MEI侧重于言语行为指令的快速交替,而MET侧重于刺激和反应的泛化。
同时MET广泛的应用于残疾学生各个领域的教学中,而MEI大部分都是应用于言语行为教学中。除此之外,MET和MEI各有优势,MET用来教授目标行为和技能的泛化,在非教学情境学生中表现出目标行为和技能或表现出与习得行为相关的新行为或新技能。而对于MEI来说,有研究表明MEI可以培养听者行为和说者行为之间的联结,帮助孩子建立更加高阶的言语技能。
MET用来教授刺激和反应的泛化,教学内容应用范围广泛,研究表明MET可以实现模仿、对话、提要求、职业技能、分享、帮助、学业知识等知识和能力的泛化。
针对刺激泛化的研究中,刺激条件的变化包括了物理属性的变化,如实物和图片;环境的变化,如家庭、学校等;任务的变化,如父母、教师、同伴、兄弟姐妹等。例如,在Parsonson和Baer的研究中,评估了MET对于五名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在基线期时,在捶打、将物品放在容器中、系紧三种活动中,五名幼儿几乎没有问题解决的能力。在教学期,采用多种替代品来教授儿童进行每项活动,结果显示,通过MET的教学,五名幼儿在三种活动中都产生了普通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反应泛化的研究中,通常与几种不同刺激范例的呈现相结合。例如Sprague和Horner评估了不同参数对残疾学生自动售货机一般使用的有效性。学生被教授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使用自动售货机:①使用单一的售货机②使用三种不同的,尽管相似的自动售货机③使用三种不同的自动售货机,对刺激和反应样本的全部范围进行抽样,即一般情况下自动售货机的使用情况。结果显示,在所有残疾学生中,第三种方式产生的正确回答最多。
MEI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言语行为教学方面,研究显示MEI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言语行为,包括听者行为(Listener Behavior)、命名(Tact)、提要求(Mand)、仿说(Echoic)、知名(Naming)及自动附加(Autoclitic)等。
Greer作为多重示范及其相关的衍生范式在儿童言语行为的教学中进行了许多相关研究。在2005年,Greer和Stolfifi首先通过研究证明MEI可以发展出儿童听者行为和说者行为联结。在研究开始前,学生没有表现出听者行为和说者行为之间的联结,即在学习了听者行为以后没有发展出说者行为,通过MEI,被试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发展出说者行为,对于未教学内容也表现出部分的说者行为。除此之外,MEI也被研究证明可以发展出更高阶的言语行为,比如知名能力。例如2005年他首先使用多重示范教学对三名学龄前的发展迟缓儿童进行干预,其中研究涉及到的言语行为有配对、指认、纯粹命名和非纯粹命名。之后,Fiorile和Greer使用多探测跨被试的实验设计探究密集的MEI能否发展出孤独症儿童的知名能力。研究中,他选择4名2岁至2岁4个月的孤独症男孩,先对其进行新奇刺激的命名教学,发现儿童无法通过指认和对话测试,无法发展出知名能力,接着使用多重范例对儿童进行教学,教学达到标准后对儿童进行后测,儿童均能够发展出知名能力。随后研究人员又对儿童进行另一组图片的命名教学,发现部分儿童经过多重范例教学后能够仅通过命名教学就能够发展出知名能力。并且研究中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仅使用命名教学比使用多重范例教学需要更多的教学回合才能使儿童达到教学标准,平均回合数分别为175和79.7。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MEI在言语行为教学方面用来培养说者行为和说者行为之间的联结,并在此基础上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出更高阶的言语行为能力。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MET和MEI的不同之处。第一点是术语和程序的不同。第二是反应功能不同,MET在教授刺激和反应泛化时,在教学中的学生的回应具有相同的功能,与MET相比,MEI的显著特点是在教学中连续旋转具有不同功能(如配对、指认、命名等)的言语操作。第三是应用领域不同,MET的应用范围广泛,而MEI主要应用于言语行为的教学。MET与MEI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教学程序,未来我们应该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促进MET和MEI术语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