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突出表现为人际交往的障碍,除了语言交往的障碍外,与别人的情感交流也常常出现困难,比如,他们对父母和亲友都没有感情上的依恋,不管到哪里,父母在不在身边都无所谓,不像其他正常孩子一样,对父母的离去会表现出焦虑不安,他们常常自顾自地躲在角落里玩耍,不与其他人交往,也不与小朋友来往,孤僻独处,没有伙伴,甚至不喜欢玩"洋娃娃"、"过家家"这一类扮演人物关系的游戏。但是对某些物品或环境却表现出特别的依恋和执著,有些甚至上厕所大小便都要到自己熟悉的地方,外出。到亲友家里或上幼儿园的时候拒绝上厕所。即典型表现为所谓的"恋物不恋人"。他们从来不去注意别人的情感变化,也不管别人在做些什么,不会察言观色。他们自己的感情也比较简单、原始、平淡,缺少细微的变化,很少会发出微笑,难以发展和分化出象友爱、友谊、同情、怜悯、悲伤、羞愧、悔恨这一类高级的社会化情感。
患儿的家长往往为孩子付出了很多精力,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上的负担,对孩子百般呵护,细心养育和种种关爱,但这类孩子对家长的喜、怒、哀、乐很少有情感反应,不能受到别人情绪的感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父母对他的关心爱护、为他所经受的焦虑、痛苦,或者父母的病痛,他们都漠然视之,视而不见,不能感受和体会,这也特别容易使为他付出大量心血的家长感到伤心。
孤独症儿童这些情感交流上的障碍,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兴趣狭窄和奇特的偏好,注意力过分集中在摆弄那些没有生命的物体对象上,再者,由于他们的感知觉与普通孩子不同,从小对别人的面部特征和表情变化不感兴趣,身体感觉比较迟钝,打针也不怕痛。细心的家长可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发现,拥抱孩子时,他的身体变得僵硬,缺乏相应的偎依动作和兴奋、愉快的情绪反应,他的身体好像是毫无生气的木头一样,甚至拒绝爱抚和身体的接触。还有一点与正常儿童不同的是,正常婴幼儿对于其他孩子的情绪活动具有感染力,当其他孩子哭或笑时他们会受到感染,也跟着一起哭或笑;这类孩子则不容易受到感染,不会跟着哭笑,缺乏感情上的共鸣,而这种感情共鸣是高级情感产生的基础。由于这类儿童不能通过拥抱、抚摸来建立最初、最基本的感情交流方式,又不能够产生感情共鸣,感情的体验和表达方式都相当贫乏,因此,他们对父母没有感情上的依恋,不能发展社会化的情感,与别人不能进行正常的感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