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想当然地认为你有时候可以猜测出别人在想什么。这种能力不需要具备特异功能,只要自信每个人都有相同的经历和习惯。因而你不断地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言语,并从中判断每个人的感受、信念、渴望,换句话说,你总是在猜想着别人心里在想些什么。而且,你同一个人越亲近,你就可能对他的心思揣测得越多。当你的小婴儿哇哇大哭的时候,你就会猜到他正难受或者有所需求。当他格格笑的时候,你就想着他正高兴呢。当他跑向玩具箱时,你就知道他想要玩。当他指着橙汁瓶的时候,你猜他感觉口渴了。如果中午孩子把他的枕头拿到沙发上,和他的被子卷起来,你就想,他累了,或者你马上意识到他可能生病了。
宝宝一生下来就具有特殊的定向能力,对于人、人脸(特别是移动物体)、人的声音、人的触摸这些刺激最为偏好。这种定向能力使他们走上以精确的方式与人互动的发展之路。
1943年,儿童精神疗法先驱Leo Kanner描述了一组他认为先天就对人没有兴趣的孩子;这些孩子更喜欢看和触摸无生命的物体。他将这种情况称为孤独症(有些书译成自闭症),源自希腊语的"自我"之意。因为这些孩子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对其他的都毫不关注,甚至对他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也很冷漠。这些孩子和他人的失败的交流阻碍了他们许多方面的发展,包括他们的语言、沟通技能、他们的游戏以及他们的想像力。
Kanner的著作出版大概25年后,心理学家误认为是父母的原因导致孩子的孤独症,特别是对孩子的情感需求没有作任何反应的"冷酷的父母"。在20世纪70年代,科学研究开始发现,孤独症在所有的社会、文化中都出现过,这是一种先天性的大脑病变,有时,也和已知的基因病变如脆性x综合征有关。如今,孤独症被视为"社会化混乱"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