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游戏技能发展的区别有哪些呢?
游戏是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通过操弄各种物体以及身心的活动,是适合儿童年龄发展特点、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活动。由于游戏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样的,游戏的分类也是非常复杂的,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游戏进行了区别划分。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式:
1、游戏发挥功能:模仿游戏,探索游戏,尝试游戏,造型游戏
2、占优势心理成分:机能游戏,想象游戏,欣赏游戏,结构游戏
3、游戏活动形式:操作性游戏,接受性游戏,运动性游戏,智力性游戏,象征性游戏
4、教育实用的角度:创造性游戏(包括结构造型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等),教育
性游戏(包括体育游戏、语言游戏、音乐游戏等)
5、认知发展的角度:练习性游戏,结构性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游戏
6、社会性参与水平: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与正常儿童相比,孤独症儿童在游戏技能方面,存在明显的迟缓以及一些特殊、怪异的现象。正常儿童一岁半左右开始想象玩具的使用,四岁开始发展出合作游戏,并开始在游戏中建立起事件的逻辑性顺序;而绝大部分“星星的孩子”还一直停留在某些感官刺激或刻板的游戏活动阶段。
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游戏技能发展的区别如下:
1、12个月
正常孩子玩功能性游戏(适当地玩玩具)。“星星的孩子”玩手,对玩具没兴趣。
2、18个月
正常孩子玩象征、想象或假想性游戏,如拿着香蕉当电话打。孤独症儿童有反复怪异的动作,对某些刺激的特殊偏好。
3、24个月
正常孩子喂玩具动物吃、喝等拟人化的玩法;假装种类增加。“星星的孩子”有反复怪异的动作和玩法;敲,打,咬,闻,舔,排列。
4、36个月
正常孩子有计划、系列性地玩假装游戏;玩具可取代;假装玩具可自主。孤独症儿童有反复怪异的动作和玩法;对某些视动玩具的偏好和特殊能力(认符号、字)。
5、48个月
正常孩子几个人一齐玩装扮游戏(如过家家);象征取代实物。“星星的孩子”玩教过的功能性游戏;极高功能者可有少数反复个别的简单假装游戏。
6、60个月
正常孩子将语言和想象的装扮游戏结合在一起;讲故事,编故事。孤独症儿童功能性玩法增加;在自然情境中自发性、创造性玩法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