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儿童对于实物分类主要包括以下五种发展水平:不能分类、依据物体感知特点分类、依据生活情境分类、依据物体功用分类与依据概念分类。
不同年龄儿童分类能力情况有所不同,但随着年龄增长,基本上都是从第一类到第五类一次变化。特殊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规律与普通儿童存在一致性,但由于特殊儿童认知发展滞后及分类能力的发展,往往要落后普通儿童几岁,甚至更多,因此我们可以考虑从以物体的感知特点分类,生活情境分类,功用分类,概念分类等方面对特殊儿童的分类能力进行训练,考虑生活情境分类训练,更适合放在日常生活中训练,这里不做主要介绍,只重点介绍,适合在学校教学中开展的感知特点分类,功用分类和概念分类三类分类训练的内容。
1、以感知特点分类的训练
以感知特点分类的训练,要求特殊儿童能按外部特征,如大小、颜色、形状等对物体进行分类,该训练一方面可增加特殊儿童对物体外部特征的感知经验,另一方面可提高特殊儿童的分类能力,尤其是提高特殊儿童以此为依据进行分类的分类标准的稳定性,此训练阶段的关键是在已有感知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提高特殊儿童分类标准的稳定性。
2、以功用分类的训练
以功用分类的训练,要求特殊儿童能按物体的功用对物体进行分类,例如要求特殊儿童能根据已知的某种功能找出相应的物体或根据公用关系,在属于某类别的事物中挑出不属于该类别的事物等,训练的重点在于帮助特殊儿童认识物体的功用特征,并能够将此作为稳定的分类标准。
3、以概念分类的训练
要求特殊儿童在知道许多常见事物,可分为不同的概念类别,例如蔬菜、水果、服装等的基础上,能命名这些类别,并在某一类事物中挑出不是该类别的事物。
总之,让特殊儿童在生活中学习,这是很能吸引他们学习兴趣的方式,而且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不同功用的物品,可以扩大分类训练的范围和巩固所学的分类方法,教师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带特殊儿童去商店或到超市买东西,让他们对一些物品进行分类,进一步锻炼他们的分类能力,生活中也可以和特殊儿童多进行一些有关物品的问答游戏,鼓励儿童答的越多越好,比如哪些东西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哪些东西可以吃,哪些东西能够发光,哪些东西能够乘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