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工坊”孩子们亲手制作的衍生品挂耳咖啡
全文共6012字,阅读大约需要11分钟
文|李暖
摄影|龚园园
排版|高珍洁
我访你谈
“我不希望拿他们当特殊孩子对待、跟他们讲话。”这是在采访中普遍听到的一句话,很多客人说:“我旁观这些孩子很正常。”
当这些从特殊学校的校园走出来的孩子,初涉社会,每个孩子的情绪都曾经是“不定时炸弹”,待人接物确实需要引导和助力,但在一个开放且有更多自我掌控、充满鼓励和赞许的环境下,或长或短,他们身上都发生了变化。如今,他们能把情绪控制得很好,与人相处懂礼又热情,比所谓正常的职场人都敬业爱岗,每个人都有他们独特的可喜可爱和珍贵品质,面对这样一群他们,很多人都在重新思考,何谓“平常”。
著名儿童发育行为专家邹小兵,在他主编的《与你同行》一书中提到:“如果某个人能在这个社会中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个人是一个正常人。”那么,学校和“梦工坊”分别教会他们什么?“梦工坊”的创建者们在这两年间做了什么?“梦工坊”给予孩子们的是什么?
我们整理了和浦东辅读学校教务主任杨斌老师的一席谈,看看这些孩子的融合之路。
01
“孩子能否走得更远更好,家长最关键”
——“我不希望拿他们当特殊孩子对待、跟他们讲话。”这是在采访中普遍听到的一句话,很多客人说:“我旁观这些孩子很正常啊。”
杨斌老师:对,他们的很多行为比我们认为的所谓正常孩子,都正常。可是有些家庭对孩子的期待还是很高,孩子没有达到期望值,就会有责备,甚至放手不管。如果家庭支持不够,这个孩子会面临更大的困境。像殷昊、启启、佳晨这几个“唐宝宝”进步特别大,与从原生家庭获得的温暖支持密不可分。爸爸妈妈给他的爱和认可更多,孩子整个的状态是不一样的。
在教学过程中,对心智障碍我们有一套相对的策略,采用一些直观的手段,无非学慢一点学少一点,但是学扎实,他们还是可以获得一些能力。对心智障碍孩子,干预的理论固然非常重要,但光用理论行吗?把孩子放在实际生活中和现实社会中,让他得到更多指引、鼓励,或许更有效果。一个孩子能否走得更远,恢复得更好,家长最关键。
——学校和“梦工坊”分别教会孩子什么?
学校虽然相当注重实操性的技能培训,但是“梦工坊”是一个真实的社会,与人接触和交流完全跟在学校不一样。像吧台那边收银的王颖异和咖啡师殷昊,我和楼老师在学校“二对一”地分别教他们收银和咖啡技能,但是到这里,每天会有突发的小状况,面对来来往往的顾客,他不仅要把学校学的全部施展出来,还要学着面对更多情况,这是学校学不到的。
——现在成山路店的收银徐翔是孤独症谱系(简称“谱系”)的孩子,工作完成得很好。有一天,客人点单要大杯,徐翔说“只有这个杯”,客人并没注意到“梦工坊”的咖啡是均杯,反复要求大杯。徐翔声音提高:“我警告你,你再这样,我告诉于姐姐!”店长和“辅导员妈妈”立刻过去,一个和客人解释,一个安抚徐翔“你做得对,你没有错,翔宝做得很好”。徐翔立刻平静下来,继续很专业规范地完成点单。这是不是就是在学校模拟中没有遇到的突发情况?
徐翔遇到的这个顾客,和他输入进去的程序出现了不一样,他输入进去的程序是他说什么我帮他点什么,然后跟他确认,但这个顾客不睬他,翔宝不知道该怎么澄清这件事了——我没大杯,告诉你了,你干嘛还要点,没办法解释这件事,甚至有点生气。很好的一点是,他虽然声调有点高,但是知道求助于姐姐。
这种小状况小意外是学校里没有的,实际上,他们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刺激,老师们首先肯定他,并告诉他下次遇到该如何处理。他经历得越多,积累的经验也越多。
像万初鹏,以前让他待的门口,他只待那。后来每天经历店里的很多状况,看着老师们怎么处理,慢慢地就学会了。现在眼里都是活,非常灵活,门口也要待,后厨也可以,还要打扫、写数字,这些都是他不断习得的。
02
“来自社会的温暖和鼓励让他们走得更好”
——杨安昆是公认的变化很大的一个,一个自闭症孩子,在很短的时间变成这么阳光善谈充满热情,“梦工坊”给予他的更多的是什么?
就是他和人的一个接触。现在的杨安昆一天到晚要找人聊天,你在朋友圈发出来什么他第一时间点赞,“微信运动”一大早他就给我点好了,说明他渴望交流。以前他在“梦工坊”,一拉开门,嘴巴甜甜的,客人都给他反馈,“你真的很棒”,“你太厉害了”,给他送礼物给他拥抱,他现在随着爷爷奶奶举家迁往兰州,待在家里,这些来自社会的良性刺激和环绕,就会少很多。
——自闭症的孩子,你们有机会跟他们拥抱吗?
杨安昆临走前大家欢送他,每个孩子都过去和他拥抱,“唐宝宝”情感丰富,殷昊一哭,几个“唐宝宝”都跟着哭,自闭症的几个孩子也都互相抱抱,但是没有“唐宝宝”那么悲伤,安昆自己也没有哭,徐翔也没有。
——徐翔是比较温和的孩子,他之前在普通学校读了九年,有些不好的记忆,如今在“梦工坊”,除了在交流上还稍微有一点点问题,其他都还好,他的变化来自你们的哪些做法?
翔宝在普校里确实经历了被排挤和歧视,之前教他时他一直说“他们把我推在厕所里”,这个记忆他不断地说出来。他原来是在边缘上,到这里就像一个中心点,大家都围绕着他,“翔宝你好厉害”,“哇你画画也会,哇你能够把这个算的那么清楚,你字写得也好”,“你还每天发朋友圈,大家都期待着你,呀徐翔你今天怎么还没有发”,在这样的正常社交环境下,他的存在感尊严感都会回来。有几次徐翔写的乱七八糟被我说了一句,“这是杨安昆跟我说的”,当他自身的价值得到体现和认定,他的情绪就不会出来,就算指正他,也不生气,会找一些可爱的理由。5个手指头发挥他的优势,短板就稍微弱化一点,他就非常自信。
——普校的孩子也是这样,做鸡头还是做凤尾,家长的选择对孩子的发展很重要。
有些孩子做了凤尾奋起直追,有些可能一蹶不振,像徐翔这种随班就读从普校转过来、开始很压抑、后来逐渐改善的孩子,还是有。另外一个自闭症孩子也非常明显,开始在角落里一句话没有,你问他什么东西都问不出来,现在开心得不得了,已经到酒店里上班,工作完成得很好。像徐翔也是这样,大家众星捧月把他包围在这里,每天没有不开心的事。成山路店上午11点上班,有次周末我过去,发现他10点半不到就到了,但他不到店里,在隔壁“梦工坊”面馆坐着,也不点面,问他你怎么不过去,他说那边要11点上班。像一般上班族到早了表现表现早点进去,他就是要卡着点儿才过去。
——其实这是他们很好的品质。知潇也是,哪边有活儿一个健步冲过去,冲得恨不得撞墙,他就要冲,这不是很好的品质吗?
我也觉得是很好的品质,普通人很多做不到。普通人上班要掐着点,下班的时候就是准点下班。
——徐翔昨天给我画了幅画,我说放在笔记本的第一页,说“姐姐永远把它放在第一页”,他笑得特别开心。
这个是他在社会上、在“梦工坊”可以获得的一种温暖和鼓励,和他在家里获得的是不一样的。外公外婆对他很好,就这么一个孩子,要什么,都给他,但是过多的交流和语言,或者更多的来自社会的鼓励和温暖,是“梦工坊”可以给到他的。
03
“要信任他们,并赋予他们思考的土壤”
——大家都说“知潇进步和变化很大”,虽然他现在还是有些自闭症孩子的刻板行为,其他都很好。他开始是什么样子?
人帅,唱歌好听,写字也好,在学校时就看到他很多长处。“梦工坊”开业后,我把他叫过来试试。他开始时大喊大叫,挥手在屋里跑,从那边冲过来,每周只能干一两天。现在这些情况再也没有,虽然有些时候还会反复一些话,可是给客人上咖啡、擦桌子每个工作状态都很正常,是一个勤奋的员工。你不要看他那一面,看他80%的优点,就是一个好员工。
2020年疫情之后,慢慢让杨安昆带着他迎宾,一开始我们也怀疑自闭症孩子带自闭症孩子行不行,但其实带得蛮好,可能比“辅导员妈妈”说得能接受。带着知潇,安昆的状态也越来越好。特别让人惊喜的是,4月份安昆离开后,知潇进步更加明显。安昆在的时候他会拘谨放不开,反而安昆走了,知潇成长快了。每个老师和于姐姐都赋予他一些职责,信任他,不断肯定他、认可他,让他觉得你要担起来了,你完成得很好,这个岗位就是你的了。
——都说环境造就人,在这些特殊孩子身上再次印证这句话。刚来的时候,每个孩子的情绪都是“不定时炸弹”,如今,他们能把情绪控制得很好,还能比所谓正常的职场人都敬业爱岗。
就拿殷昊说,之前他有很多情绪,没人的时候一种情绪,有人的时候又一种情绪,没人说他、突然就把手机摔掉,扔东西,我们要不断跟他聊、沟通、疏导,慢慢让他心服口服。
刚来的时候说不定哪边就冒火了,一会儿帮这个孩子找客人在哪里,一会帮那个安抚情绪,后厨也很多事。现在第一批的孩子都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了,他觉得我是一个老员工,我能够指导下面的伙伴。“辅导员妈妈”和老师都在慢慢往后移。
佳晨妈妈曾说,殷昊就不是“唐宝宝”,哪有那么聪明的“唐宝宝”。他一天到晚都在动脑筋,当然也是大家赋予他这样一个土壤,除了“梦工坊”提供的社交环境、职场环境让他不停地接招、思考,家庭也至关重要。殷昊妈妈是很厉害的妈妈,殷昊特别爱她妈妈。“梦工坊”很多妈妈都特别了不起,这也是孩子们不断进步必不可少的条件!
——你们花了太多心力在孩子们身上,可无论是“辅导员妈妈”们还是老师们,就算现在不需要排班到店,还依然来到店里,是什么让你们坚守?
开心、幸福,也说不清是什么,份内份外早就分不清,很多时候事情很多,很累,但是越做越有味道。就拿殷昊和杨安昆的“一哥之争”来说,虽然困扰我们很久,现在想来觉得他们太可爱了。
客人来的时候孩子们都很兴奋,都想表现自己,殷昊和杨安昆这两个尤其突出。记者来采访,采访校长、于姐姐、园园店长,我们都互相推脱着不要上镜,他们两个,都要上。要是把殷昊排在头牌,没有采访安昆,他一直在那边看,怎么还没采访到我,忐忑不安;如果采访安昆没采访殷昊,昊昊一直躲在哪边不开心,心不在焉。很长一段时间,店里解决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一哥之争”。
有段时间,殷昊小骄傲,同事之间他总指挥,除了做咖啡其他不做,同事人际关系不好。店长推出一日店长制,大家一起总结,小伙伴们不服他。这个时候你碰他一把,跟他说“梦工坊”是一个家一个整体,你不能特殊化,要和大家融为一体,他能听进去好一阵子。不过他太聪明了,有的时候在老师面前做得很好,我们离开,他可能又另外一种样子。但这些“小机灵”也恰恰是人们眼中的“正常”。
04
“希望有更多孩子,走出‘梦工坊’这扇门”
——2020年疫情期间,咖啡吧反哺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感动很多人。惯常思维里应该被社会关爱奉献的一群孩子,反而用自己的爱和辛勤劳动奉献社会,主动出击,滚动起一波波“爱的雪球”,你们是如何捐出7311杯咖啡的?
疫情时店关了,没人来,我们想做点什么,孩子更想做点什么。
孩子们摩拳擦掌想上班,在家待不住。疫情严重,我们也担心孩子们出门,于是老板于成红牵头,“辅导员妈妈”以及学校发动的党员志愿者,一起参与进来,为捐赠咖啡献力,每天安排一两个孩子过来,杨安昆、殷昊他们都特别积极。
最先有个志愿者捐了一笔钱,让“梦工坊”制作咖啡,捐到周家渡社区,当时疫情最吃紧,社区志愿者约好时间来拿咖啡。知道这个事后,上海实验学校的家长抱着一箱子口罩扔在店里,上海残联的“融媒体”也送来消毒物资,赞赏孩子们疫情期间的勇敢担当。紧接着“上实”一个家长联系了浦东机场,学生社团发起活动捐了2万多,将“梦工坊”孩子们做的三明治送到浦东机场、海关、医院。最后“梦工坊”自己又捐了5万块,前前后后捐了不到10万块,总共7311杯咖啡。
——我注意到,仅开业一年,“梦工坊”成山路店就举办100场活动,参与展会5场,完成了22场咖啡培训,做这么多活动有什么用意吗?
一开始的活动靠我们去找,询问一些学校、志愿者单位、公益机构,家长们分头找资源,也通过公众号发布,逐渐有了一些工会活动、退休教师活动、教师节活动、单位团建。活动要赋予一些意义,不是简简单单来了就可以,就让杨安昆主持、殷昊做咖啡、沈程来变魔术。
慢慢的,就是外面来找我们了。与此同时,我们内部活动也多起来,周年庆,我们搞了技能比拼,孩子们参与度100%,第一是想让他们获得认可,第二也是增进互动。拉花比拼、点单小能手、岗位在我心,每个环节都蛮好,这些都是“辅导员妈妈”牛妈搞的。佳晨腿脚不好,腿没力气,还是参加“咖啡快跑”比赛,拿了奖。
——“梦工坊”是一个支持性就业基地,它是个中转站吗?
我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像吴薇那样走向更社会化的职业平台,但是还是挺难的。做就业安置这些年,推荐到实习单位前,学校会给孩子进行职业能力评估和分类,有些孩子能力很强,并不一定适合“梦工坊”,他觉得我和他们不一样,在这里我有个标签,也要保护这样的孩子,把他安排到更适合他的地方。有些孩子非常适合“梦工坊”,有一个支持性的环境辅助他,像谢静怡、徐翔,他们就觉得特别开心。
——2021年6月辅读学校有多少毕业生?多少孩子找到了实习的机会?几个来“梦工坊”?
25个毕业生。目前有2个来“梦工坊”,开学还会再安排2个,“绣坊”也是我们一个就业融合基地,有4个,唐桥一家慈善超市、校内的平面设计工作室的实习基地、雅高集团下的几个酒店安排了十几个,还有2个是自己找的实习单位。剩下4个能力相对弱,安排校内实习,做些简单的工作。
——每年都是处心积虑地帮孩子们寻找实习的地方?
明年学生四十几个,压力更大。我们努力帮助这些孩子在毕业后走向社会走向融合,但是有些重度的、无法照顾自己的唐氏综合征、智残和肢体残疾、孤独症的孩子,无法融入的情况还是有,也不是说社会不包容,就业确实挺难的。这就更需要国家层面的保障给到他们。
——王校长校内校外忙的都是孩子的事,也许采访她会推脱,但“梦工坊”有活动她都会来,孩子们拿他当什么人?
孩子们心目中她是校长,特别厉害,特有威望。但在他们无意的聊天中,我听过他们称她“王妈妈”。
——那天,你帮我打开“梦工坊”成山路店的后门,暑假的校园空荡荡,但绿草茵茵。站在门前,我感受到了你的感慨。
王校长说过一句话:这扇门我们走了10年。指的是我们一直在校内思辨求索,一直在校外寻找,就是想把更多的孩子从校园送到这样一个地方。我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可以从这再往外走,走出“梦工坊”那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