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馨
今年暑假,我担任青岛以琳夏令营一班的班主任,这个班级里大多数的孩子是从以琳融合部毕业的。
与孩子们阔别一两年,终于在7月28日下午的开营见面会中,我再次见到了他们。在见面会上,孩子们对即将到来的“独立”时光,充满新鲜好奇,虽然他们一个个嘴巴上说着对父母的不舍之语,但是激动的小眼神儿却出卖了他们欢脱的心思。
临别之时,家长们似乎有千言万语要嘱托陪住老师,最后我只好把家长们隔离在教室外,结果却发现小小的窗户上挤着十几颗脑袋不放心的往里瞧,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挥手和家长告别,孩子们和陪住老师们一起前往宿舍。宿舍在五楼,没有电梯,让我惊讶的是大部分孩子都可以自己提着行李一层层的往上爬,尤其是田田,她可以拽着行李箱一口气上了五楼,看到我还一个劲地向我炫耀:“夏老师,你知道吗?我可是自己提着行李上来的呢!”
在夏令营的前两天里,孩子们给了我许多惊喜,经过普校一年或两年的融合,他们的认知理解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有家长参与陪读的几个孩子,无论是在课堂规矩还是社交规范都实现了大跃进般的进步,可惜我喜悦的心情没有维持多久,后续的一系列外出活动孩子们的表现给了我当头一棒。
焦虑与反思
在这次夏令营中,以琳为孩子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外出活动:爬北九水、参观博物馆、海边游戏、户外扩展训练、听演唱会等等。在教室里安坐认真听讲的孩子们到了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自然环境中,问题开始显现。
在海边,衣服打湿之后,有的孩子忍不住脱光衣服,却感觉不到羞赧。
在博物馆里,有的孩子会忍不住翻爬栏杆,触碰展览物品。
在户外拓展时,有的孩子对于集体活动没有任何兴趣,需要老师反复鼓励才能参与其中。
爬山时,有的孩子需要老师紧紧握住手腕,否则见坡就跑、见水就下、撒手就不见踪影了。
在听演唱会时,有的孩子会故意向楼下(我们坐在二楼)投掷物品。
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贯穿其中:不跟随老师、不能等待、不能保管自己的物品、未经允许拿别人的食物等等。
除了担任夏令营一班的班主任,我还教导夏令营二班的数学课和语文课。第一天的课程结束后,我发现孩子们的回应没有我想象中的好,他们有时甚至零回应,我第一次有了度日如年的感觉。接下来的课程,我逐渐降低课程难度,加入更多的强化策略,终于孩子们的课堂参与度提高了,他们积极举手抢答,脸上也开始有了自信的笑容。
那几天的日子,我的心情就像过山车一样,一会儿为了孩子们课堂上精彩的回答而激动欣喜,一会儿又为了孩子们外出时的各种问题而忧心焦急。后来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对着方老师大哭了一场。我为夏令营一班的孩子们在自然环境下表现的问题而难过,也为夏令营二班的大孩子们在课堂上自我隔绝的状态而难过。
晚上回家我常常在想,夏令营一班的孩子们课堂表现那么好,哪一步的教导有了缺失让他们在自然环境中问题重重?夏令营二班的孩子们那么乖巧努力,为什么明明会的题目刚开始也不回应?即使能学会的内容也要自我屏蔽?
在方老师和同事的提示下,我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原来在于四个字:支持、放手。
当孩子们在自然环境中融合的时候,我们不可以让他们独自适应,让他们自顾自的成长,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这里的支持包括很多:学业技能的教导、社交环境的建立、陪读与辅助、情感的依靠等等。雏鹰学飞尚且需要老鹰一路护航,何况这些天真懵懂的孩子们。没有获得支持的孩子,长期在受挫的环境中生活会非常艰难。
给予孩子们支持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放手,点滴自理从小事做起,从扭瓶盖、洗袜子、收书包、整理衣服到外出购物、计划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教导孩子,然后放手让孩子们去做。如果我们总是一直包办,孩子们如何学会这些必备技能?如何观察到孩子们在照顾自己和适应环境时还有哪些不足?
感动与希望
8天7夜的夏令营,虽然有层出不穷的小问题,但是我依然为孩子们感到骄傲。
爬北九水的时候,我们走了近两万步的山路,全程没有一个孩子掉队,没有一个孩子喊累哭闹。在下山的时候,在过晃桥的时候,恐高的我心里一直发颤,但是孩子握紧了我的手,给了我勇气,这个时候我真的分不清是我在保护她还是她在保护我。
户外拓展的时候,孩子们扛住了烈日酷暑,一起合作完成了一项项任务,偶尔有小抱怨,也能很快平静。
堵车的时候,有的孩子明明很焦虑,但是却忍住不唠叨,因为他知道老师有些疲累,不想打扰老师休息。
外出表演的时候,明明只排练了两三节课,孩子们却能做到队形整齐声音洪亮。
第一次离开妈妈的孩子们,眼泪含在眼里,却能坚强地鼓励自己。
离营前的告别演出,架子鼓、尤克里里、钢琴、诗朗诵、非洲鼓、唱歌,每个孩子都像宝石一样闪闪发光地展示着自己。
在这一个周里,孩子们给了我们太多惊喜,太多感动,他们彼此友爱互相鼓励,离营的时候他们毫不掩饰地表达对老师们的爱意。
短短8天的夏令营就像漫长教育路上的一个缩影,拥有爱和支持的孩子们一定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成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