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大象出没的地方》中的第三、四集,讲述了两个自闭症家庭的成长故事。片名中的“大象”是河南省儿童医院的吉祥物,见证了前来就诊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在这里发生的故事。
相比于身体原因,自闭症、多动症、重度抑郁等心理及发育方面的疾病更不被理解。儿童预防保健科方主任表示:“很多家长听到自闭症诊断,一个就是不接受,一个就是陷入迷茫状态。希望家长能多思考思考,目的不是通过诊疗排除这个疾病,而是尽快接受。”
片中第三集的片名叫做《蜗牛》,主人公是9岁的自闭症儿童昊昊,他的妈妈周利霞把陪伴儿子的过程比作蜗牛前进:日拱一卒,努力向前。
昊昊和妈妈一样有双大眼睛。一岁多时,周利霞发现孩子不看人,2岁多时也不太会说话。儿子确诊为自闭症后,她跑遍了全国各地,却发现无药可医。2015年,为了孩子的康复,她从家庭主妇一步步摸索,创办了一家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
昊昊3岁开始康复训练,4岁开口说话,7岁学会了过马路。在生活中,周利霞很注重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2019年,昊昊成为了全日制小学齐礼阎小学的一名一年级学生,当时是该校的第一个自闭症儿童。
为了能够方便照顾昊昊,周利霞把机构开在了儿子学校对面,儿子在操场上排队时,她也能看得一清二楚。为了昊昊的学校生活能够有条不紊地展开,她为他准备了详细的时间表引导,还打印了全班人的名牌。这些细致的准备,最终的目的是希望有一天昊昊能够摆脱依赖,独立生活。
纪录片开始拍摄的2020年,昊昊刚上2年级。面对新学年、新老师、新环境,喜欢固定环境和作息的他有诸多不适应。新学期的出师不利,始于买书皮这件小事上。
原本说自己可以独立完成任务的昊昊,因为文具店的搬迁而对周围环境摸不着头脑,结果转了一圈儿又回来,向妈妈求助。外界一点点的新变化,就会让他手足无措。
此外,认知障碍让昊昊缺乏规则意识。同学们那些整齐划一的集体行动,他就跟不上了。比起动感的课间操音乐,他更喜欢手中有形的东西。持续手里的动作,是他缓解压力的方式。
当众答题也让昊昊感到很大的压力,于是选择逃避,即使上黑板答出了题,也立马擦掉。有一次,在老师单独的再三邀请下,昊昊终于鼓起勇气,将自己的答案完整写在黑板上,获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和老师的10个小印章。
但期中考试,昊昊数学只考了15分。妈妈和老师感到着急,约在校门口碰头,商讨如何让昊昊适应现在环境的对策。周利霞也积极求取医生的意见,医生建议:昊昊在1、2年级时,应该有影子老师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