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机理不清楚,无法进行药物治疗,自闭症和老年痴呆真的“无药可救”了吗?3个月前,香山科学会议青年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与会者不约而同地提出这个问题。
本次会议的主题为“自闭症和阿尔兹海默症诊疗的创新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又叫“自闭症”),阿尔兹海默症(简称AD,俗称“老年痴呆”),这两种脑疾病,分别涉及儿童和老人,长期面临“无药可救”的尴尬。
“目前,脑疾病普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处于‘缺医少药’的状态,各类神经药物的副作用和依赖性都较大,自闭症和老年痴呆尤其如此。探索新的诊疗手段和、建立新的诊疗体系刻不容缓。”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李翔表示。
目前,这两种病在我国的发病情况不容乐观:我国自闭症患者超过1000万, 0-14岁患者超过200万,其中98.7%的患者没有得到有效康复;阿尔兹海默症的患病率为4-6%,患者约1000万,并且每年以1.4%的速度增加。
自闭症儿童被称作“星星的孩子”,遥远而孤独;而老年痴呆患者,就像是一个难以照料的“老小孩”。这两种病不仅是医学问题,还是沉重的社会问题。不幸的是,多家药企在这两种疾病的药研制上屡屡失败,至今找不到有效的药物疗法。
上海新华医院教授李斐指出,应关注行为学发育早期预警信号的识别、早期诊断的稳定性,关注自闭症合并症诊断,如发育迟缓、胃肠问题等。进行疾病分型诊疗,可以更好地认识疾病发展,并制定个体化的干预策略。“自闭症需要疾病早期识别和诊断,尽早干预对疾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然而,我国在自闭症早期鉴别和行为学诊断方面存在瓶颈,需要遗传、神经影像方面的特异性生物学指征。而且,我国自闭症精准诊疗非常少,主要还是医生用眼睛观察,由于儿科的特殊性,影像学的进展也十分缓慢。
除了医学因素之外,很多家长不愿接受孩子有自闭症这个事实,导致孩子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这些家长宁愿相信孩子只是语言障碍或发育迟缓,结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我们或许应该把脑科学的研究方向延展到系统医学上。”李翔通过研究发现,这两类疾病的病理表现相似度很高,比如都有慢性炎症表征,消化系统尤其是肠道系统变动较大,脑部压力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情绪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表现。“我们应当从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两类疾病,针对身体的代谢和体液循环,设计治疗方案。”
与会的各位专家都认为,研究自闭症和老年痴呆的药物治疗方法,除了要深入探索病因,更应把研究点转移到治疗学方面,从整体医学分析疾病,不仅考虑神经系统,还要充分研究运动、代谢、消化、免疫等。
在老年痴呆和自闭症治疗方面,目前并不存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但在这两方面的探索,从未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