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孩子是否属于感知觉敏感不仅仅是得到一个“是/否”的答案那么简单。我们先从两个层面来了解一下感知觉敏感:
第一个层面要从感觉调试障碍说起。根据Lucy Jane Miller博士14年提出的模型,感觉处理障碍(SPD, 为孤独症的病发症状之一)主要分为感觉调试障碍(Sensory Modulation)、基于感觉的运动障碍(Sensory Based Movement)、以及感觉区辨障碍(Sensory Discrimination)。
●基于感觉的运动障碍主要包括运动协调障碍和姿态障碍。
●感觉区辨障碍主要是各个感知觉来源之间的混乱。
●而感觉调试障碍,就包括我们常说的感知觉敏感。准确来说,感觉调试障碍分为三种:
1.过于敏感,反应过度
2.不够敏感,反应不足或缓慢
3.主动寻求感觉刺激
那第二个层面就是孩子的八大感知觉系统:
当我们说孩子感知觉敏感(或者不足、有寻求刺激),往往说的是孩子某一个具体的感知觉系统,比如听觉敏感、触觉寻找刺激等。孩子的感知觉异常也可能会出现在多个系统中,比如触觉和听觉都很敏感;或者多个系统存在不一样的障碍,如听觉敏感、内在觉迟钝、触觉寻求刺激等。
那么孩子在各个系统中存在异常的表现形式都有哪些呢?来看看这个完整的表格吧:
除了感觉处理障碍以外,Miller博士还提出了我们常说的“感统失调”的一个概念,即感知觉处理统合(感统)需要的是个体内在感受、外在感受、及两者的相互经历组合在一起的。因此如果在任何一方面孩子存在困难,可能就会出现障碍并且需要专业的支持。
但在这里提醒各位家长,感统课是有专业的理论支持的,并非简单的运动体能课。并且有一部分孤独症孩子伴随感觉处理障碍和感觉统合困难,因此正规的感统课可能可以改善孩子感觉统合处理方面的困难,但是感统课程并不一定能够针对孤独症儿童本身的核心障碍(社交沟通困难和刻板重复)有效果,各位家长在给自己的孩子选择合适的课程时一定要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