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苏州市立医院为一位7岁的自闭症儿童施行了粪菌移植治疗,尽管治疗效果还有待后续观察,但这是国内第一次将粪菌移植技术应用于儿童自闭症治疗。
研究人员发现,肠道微生物与自闭症关系密切。许多自闭症患者都出现了明显的胃肠症状,如腹泻、便秘等,尤其是儿童,通常存在多种饮食问题,比如对食物的味道、质地和气味等感官刺激过于敏感,对食物特别挑剔。这些胃肠道症状与自闭症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相关。
研究者认为,肠道各种菌群失调会影响胃肠道功能和肠道内环境的稳定,进而导致肠道黏膜通透性增加,使真菌、病毒和各种有害菌释放的神经毒素通过肠道迷走神经传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了神经递质的释放,引发自闭症。
2017年,Dae-WookKang等人研究证实,粪菌移植治疗是对于儿童自闭症患者是安全的,他们对患儿进行了不少于8周的反复多次治疗,患儿的自闭症相关症状确实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粪菌移植的原理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的胃肠道里,重建新的肠道菌群。这种方法以前主要用于肠道疾病的治疗,但近些年人们发现,肠道微生物和肠道构成了“肠脑”,相当于人类的“第二大脑”。肠脑与大脑之间可以双向互通,通过脑肠轴进行连接。肠脑可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进而对人的情感、认知和行为造成影响,而肠道微生物可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因此,粪菌移植带来的有益菌群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比例失衡,纠正肠道通透性,改善包括自闭症、癫痫、帕金森氏症在内的各种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糖尿病等代谢类疾病的临床症状。粪菌移植技术已先后用于血液病、炎症性肠病、帕金森病等慢性疾病的辅助治疗,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现在,苏州市立医院已为多名炎症性肠病、帕金森患者做了粪菌移植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他们希望粪菌移植这一新技术能带给自闭症患者提供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为他们的康复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