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近年来,自闭症的患病率不断升高,共患病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
自1943年美国医生肯纳(Kanner)首次报道儿童自闭症以来,关于自闭症及其相关障碍的名称和诊断标准不断变迁。2013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发布《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正式提出“自闭症”这一概念。
在早期报道中,自闭症是罕见病。然而,近二十多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自闭症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出现上升趋势。美国最新的分析报告显示,2014-2016年,美国自闭症的患病率相对稳定,2014年美国自闭症患病率是2.24%,而2015年和2016年的自闭症患病率分别是2.41%和2.76%。这一数据由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公布,是该机构迄今公布的美国自闭症的最高患病率。
2011年,韩国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韩国自闭症发病率与美国的新患病率大致相同。自闭症患病率研究的领头人金(Kim)说:“我认为调查数据已经饱和了。不管使用什么研究方法,它都会在那个点上趋于平衡。”爱荷华大学流行病学助理教授Wei Bao说:“由此看来,我们不能像人们以前认为的那样,把自闭症当作一种罕见病。”
大多数患儿在被诊断为自闭症之前或之后,还发现共患各种其他发育障碍、营养问题、躯体疾病、心理行为问题甚至精神障碍,而且大多数患儿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的问题。这些共患问题增加了自闭症干预训练的难度。
自闭症的患病率到底有多高?目前没有一个统计数据是完全精确的,因为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既有大量患儿在低龄时被误诊为其共患病,也有很多成年轻度自闭症患者被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