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孤独症儿童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除了核心障碍和与孤独症相关联的交叉障碍等共性之外,大部分患儿或多或少地还有其他孤独症文化特征,具体如下:
一、差异性与非均衡性
孤独症儿童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的患儿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有着巨大的差异。同一个患儿在不同的发展领域也会出现不均衡现象。
不同孤独症儿童之间的差异性要求我们要从不同个体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而对于同一个体在不同发展领域出现的不均衡现象,克里斯托弗·吉尔伯格和特奥·彼得在《从医学和教育学的角度看孤独症》一书中给出了建议:“教育工作者必须用更加细节化的眼光看待孩子每一个方面的发展,否则就有可能低估或高估他们。”
二、具象思维
具象思维也就是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在孤独症儿童中非常普遍。以下内容虽然只描述了孤独症人士对语言概念的理解,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其他抽象事物的理解。
“无论认知能力高低,孤独症人士对象征性或抽象语言概念的理解都存在困难,常常局限于理解直观描述性语言。在孤独症文化里,词语代表的仅仅是具体的事物,而引申出来的其他含义或者背后的微妙用心,很难与字面词语产生关联。”
尽管几乎所有的孤独症儿童都有具象思维的特征,但一般说来,不同认知能力的谱系障碍人士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伴随中重度以上智力障碍的孤独症人士来说,具象思维造成了他们对字母、数字和文字等抽象符号在识别、理解方面的困难。数字、数量的学习,时间、空间概念的理解,以及文字、抽象语言概念的学习对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高功能孤独症人士虽然没有语言沟通障得,但会出现按照字面意义理解词语,无法体会讽刺、幽默、比喻等真正含义的问题。
关于孤独症的文化特征,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中继续为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