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憨儿”是对心智障碍者的通称,包括发育迟缓、智力障碍、自闭症、唐氏综合征、脑瘫等人士。与肢残、视障和听障者比,这类人群更难适应社会,无法正常生活,实际就业率不到5%。
当父母老去,这些饱受异样眼光的“喜憨儿”又能如何生活呢?惠州一家洗车中心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在惠州市区宏益花园附近,一家“喜憨儿洗车中心”里,几名心智障碍员工正在忙碌着。周志威就是其中之一。他告诉记者,自己负责冲水、打泡沫、擦车、拉水、还有刷轮胎。
而这一项目目前有6名心智障碍员工,是由惠城区慧家喜憨儿成长关爱中心创始人叶伟明、古海玉夫妇引入的,他们的儿子大脑发育迟缓。2020年,夫妇俩结识了有同样家庭遭遇、在深圳创办“喜憨儿洗车中心”的曹军,为了让儿子将来能自食其力,他们决定引进相关项目。
古海玉表示:“一开始我的想法,肯定就是自己的孩子有就业的机会,觉得这个真的对心智障碍孩子是一个出路,包括他以后的养老。”
现在,“喜憨儿洗车中心”的每位员工都经过长达3年的专业培训,辅导老师会根据每个人的能力,来分配接车、冲水、喷泡沫、刷轮毂、擦内饰、吸尘等具体工作,还教会了他们待人接物等基本社交礼仪。
就业辅导员罗仙娟表示:“以前有些孩子看到顾客来,就会猛然凑前去,把顾客吓一跳。经过我们的引导和教育,现在孩子基本上能做到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不会冒冒失失去跟顾客打交道,这样顾客对他们的接纳就会更好一点。”
从7月21日试营业以来,6名心智障碍人士以“洗车时间不延长、干净的程度不打折、收费价格和同业一致”为原则,服务了三百多辆车,受到顾客的一致好评。
项目负责人表示:“希望有更多的客人和爱心人士能够来支持一下我们,并不是从金钱、资金上支持,而是给孩子们一些机会去证明自己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