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同龄人相比,自闭症儿童会出现更多的问题行为。那么,我们该如何界定问题行为呢?
在做问题行为矫正之前,我们需要确定什么样的行为才属于问题行为,如果以下3个问题中有任何一个的答案是肯定的,则表示该自闭症儿童具有问题行为,家长或老师应该及时给予干预,如答案是否定的,则不需要改变其行为。
1、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对自己或者对他人有危险?
2、孩子的行为明显地与社会情境和社会评价相违背吗?
3、孩子的行为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活动吗?
确定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问题行为的界定:
行为分为社会适应性行为、问题行为和异常行为。社会适应性行为是一种正性行为,是符合社会期望的恰当的行为,如打招呼时握手。问题行为是指具有危害性、会侵犯他人的权利,或者对人有危险性的行为,如打人或故意破坏性行为等。异常行为是指与他人不一样的举动,但这种举动并不会对自己或他人产生明显的影响,如踮脚尖走路等。
2、对待不同行为的态度:
对于自闭症儿童的社会适应性行为应予以支持和鼓励;对于问题行为应及时干预,以便消除或减少该类行为;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异常行为的处理不在问题行为矫正范畴内,部分无须理会,严重干扰生活的异常行为建议进行心理咨询与疏导或就医。
3、确定优先处理的问题行为:
一般认为应该优先处理最容易矫正的、比较危急的、具有矫正价值的问题行为。在进行问题行为处理时目标要精准,切忌把所有问题行为放到一起处理。以下四类问题行为应优先处理:①危险性行为:如喜欢爬门、爬窗户、爬高、玩火等,这些危险性行为可能会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造成伤害;②攻击他人的行为:如打人、踢人等具有攻击性的行为;③自我伤害行为:如撞头、咬自己等会伤害身体的行为;④破坏性行为:如高空抛物、打砸物品等毁坏环境或物品的行为。
如何界定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以上就是为您整理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