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的自闭症康复机构鱼龙混杂,由于顶层设计的不合理,又缺乏行业认证标准。在注册部门不懂康复,主管部门不懂业务的情况下,各种五花八门名头的机构都粉墨登场。有的分明是工商注册、商业法人,拿着资本在运作,却把自己打扮成公益组织、慈善机构;还有专门把课程包装得光鲜亮丽,找各种国内外“专家”为其站台,许愿吹嘘的;更有剑走偏锋把“庞氏骗局”复制粘贴到儿童康复界,拿宗教和玄学做噱头,不说自己是机构,但却不断营造家长互助攀比、吹捧式的联盟形式,但实际上却是高额收费的营利组织。
那么,到底该如何选择一个靠谱的机构呢?这对每个小白家长都是一个特别头痛的选择题。当然最好的办法当然是看实际的教学质量,看教师的专业师资水平。但由于大部分家长并不懂专业,这种方式在国内其实很难实行,所以建议家长们用排除法,以下的雷区绝对不能碰:
1、不让家长看课的机构坚决不能去
让看课不一定就是好,但不让看的,一定是不好。而且不单是不好的问题,甚至可能会有虐待、欺凌和骚扰现象。家长的参与和配合对孩子的预后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培训更不是随便办个讲座就能取得效果的。家长实际观摩老师的课堂教学,老师持续监督家长的操作和家庭作业的完成,才是真正有效的家长培训。
2、频繁给孩子换老师的机构不能去
一个机构的教学质量是由很多因素决定,先进的专业理念和系统有序的教学策略更重要,良好有序的规章管理和程序控制是保证机构教学质量的前提。早期干预阶段,孩子年龄越小,需要跟老师熟悉磨合的时间可能就越长,师资团队的稳定是重要因素。良币驱逐劣币是正常现象,有新鲜血液加入的机构会更有活力,但经常有好老师离职或不停更换老师,说明机构可能存在管理问题。教育行业经常把教师的流失率(turn-over rate),当作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是家长可以多问几个老师工作了几年了,取个平均值就知道这个机构的教师团队是否稳定了。由于老师请假或离职等正常原因临时更换老师情有可原,但如果机构把换老师当成一种常态,说明机构缺乏早期教育最基本的专业知识。
3、家庭作坊不要去
很多家长非常“信赖”某个老师,但由于内地缺乏特殊教育教师资格从业执照,很多所谓“名师”的家庭作坊教学质量和专业程度其实都非常差,他们的特长就是许愿和吹嘘。个人从业为求方便,往往会不断删减一些必要的文书或标准化的操作程序,但往往就是这些控制文件才是保证干预质量的关键。由于缺乏监管,这些私人工作室常常会利用其他利益家长做托儿招揽学生,互相之间有利益链紧密往来。这已成为自闭症业内私人作坊的潜规则,各位“名师”之间会互相介绍,甚至还明码标价介绍费。最重要的是,这些家庭作坊根本没有持续生存和抗风险能力,一旦遇到困难,容易“人去楼空”,而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出现这种情况家长根本没法找回预付的费用。
4、一进机构接待者马上许愿,说肯定能有特殊效果的不能去
日常家长最爱问的就是“孩子多长时间能好”,但实际上每个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整个科学界对影响自闭症预后的因素都尚无定论,难道某个机构就能打包票?
5、宣称能治愈摘帽的不能去
在美国法律是严格禁止在自闭症康复干预宣传时提到任何跟“治愈(recover)”相关的字词的。家长如果听到机构甚至医院有类似的宣传文案,直接屏蔽掉,肯定是骗人。当然由此出现的很多变相宣传,比如大肆宣扬机构有很多“摘帽”的孩子,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误导。
6、没有专业评估,且不会使用评估结果书写具体干预计划、目标和阶段性报告的不能去
特别是阶段性报告,这是反映此机构是否能够持续推进和提升目标的基本保障。这些文书都是康复干预领域中最最基本的规范化操作,如果连这些都没有,就不要奢谈什么专业。
7、孩子经过一段时间干预,还是很抗拒进教室的机构不能去
孩子一开始对干预稍微有一些哭闹很正常,但如果进入机构很长时间依然非常抗拒,说明干预策略和方法根本不适合孩子,甚至有可能存在老师虐待恐吓孩子的情况。可以言不为过地说,在国内寻找机构时,最大的目标是避免不当干预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发育造成二次伤害。
8、最后……
请各位家长一定注意另外一种骗局,就是打着“宗教或公益”旗号的互助组织,通过所谓意见领袖式的家长拉起各种微信群,美其名曰:公益讲座不收费,实则推销各种不靠谱的自编课程,并将有意上钩的人单独组织“家长培训班”,并收取高额费用,同时承诺通过他们的培训和家长之间互助可以脱离机构和老师。还有通过不菲的线上收费,传播来自美国但是已被禁止的治疗方法。类似组织的最大特点是没有老师给孩子面对面上课,而是让各位家长自己教。万一有悟性高的教好了就是他们的功劳,但95%以上的家长是不可能教好的,那就指责你做得不好、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