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物的定义:导致行为增加的刺激改变称为强化物。
这里面的重点是行为的增加,一定是导致行为增加增强的,它才能被称为强化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强化物。比如一个小朋友喜欢玩玩具,我们就拿这个玩具来塑造孩子的行为,但是我们发现行为并没有增加。这个时候,他喜欢的这个玩具能不能被称为强化物?它就不能被称为强化物,因为它并没有使行为增加。
比如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喜欢看电影。我的朋友想问我借车,然后我的朋友找到我说:“樊老师,我想借你的车。”这个时候我说:“不行”,我的朋友说:”如果你借给我车,我就陪你看电影”。虽然是我感兴趣的事情,但是在针对借车这个行为,它是不能成为我的强化物,因为它的动机不够强。
如果他说“樊老师把你的车借给我,我就帮你带一个月孩子。”兴许我就答应了。这个时候带孩子的动机会强于看电影的动机,或者他说樊老师把你的车借给我,我就给你加一个月的油,兴许我也会答应。也就是说带孩子或者是给车加一个月的油是能够成为强化物,而看电影虽是我感兴趣的事情,但此时此刻并不一定能够成为我的强化物。
所以大家在教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孩子喜欢的某一个玩具,并不一定能够强化到每一个行为,要根据不同的行为选取他不同的动机,也就是选取他不同的强化物。
1. 非制约强化物
也称为原级强化物和一级强化物,也就是说一个刺激的改变,具有强化的功能,这里面的重点就是未经学习,它一定是未经学习的,然后它就具有强化的功能。比如食物、水、氧气、温度、玩具等等。
食物,我们肚子饿了要吃饭,口渴了要喝水,这个都不需要学习的。包括氧气,我们要呼吸,在小的时候,晚上睡觉热了,我们就会蹬被子,因为蹬掉被子,就可以感觉到凉快一些。在婴儿期的时候,小婴儿喜欢会动的玩具、发声的玩具和发光的玩具。再大一些的时候,他会对各种不同的玩具产生兴趣,这个都不需要学习。
所以非制约强化物的重点是未经学习,它就具有强化的功能。
2.制约强化物
也被称为刺激强化物和二级强化,它在于非制约强化物和制约强化物进行不断搭配后,获得强化的作用。这里面的重点是它要与非制约强化物和制约强化物进行不断地搭配。也就是说,它必须经过一个搭配的过程,才能够具有强化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和教孩子当中,我们最常用的是,制约强化物里面包含的类化性(泛化)制约强化物。
我们来看一下,制约强化物都有哪些?比如钱、代币、赞美等。钱,可以用来去买任何我们喜欢的物品,也就是说钱可以接触到任何的强化物而不受限制。代币也是一样,比如我们集够了一定的点数,就可以交换什么样的物品。社会性赞美是我们可以用在任何想去强化别人的时候。
所以类化性制约强化物,它不受动机的限制,它可以和任何强化物进行搭配。
1.可食用的强化物,我们一看就知道吃的喝的,都可以被划分为可食用的强化物。
2.感官强化物,它包括触觉上的、声音的、光线上的......比如挠痒痒、听音乐以及孩子比较喜欢的声光电一类的玩具。
3.有形的强化物,也就是我们常见的玩具,或者是我们的小朋友有时会玩的一些不属于玩具的物品,比如说一根绳子,这个也属于是有形的强化物。
4.活动强化物,比如画画、看电视、下棋、做游戏,这些都属于活动强化物。
5.社会性强化物,我们经常说到的社会性赞美,包括拥抱、微笑、抚摸等,都可以划分到社会性强化物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