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开始能够独立完成一个项目的要求时,辅助人员就应该逐渐减少对他的辅助。辅助的消退就是逐渐减少辅助,直到没有任何外在的刺激,目标行为也能够独立发生。
一旦孩子出现了正确的反应,辅助就应该减少到消失,这样才能够使孩子对指令本身做出独立的行为反应。辅助的消退有三种方式:辅助消退、辅助延迟和刺激辅助。这三种方式的目的都是让辅助消退,让孩子自发独立地完成行为反应。
辅助消退:刺激控制转移最常用的方法。简单说就是之前给予的辅助逐渐减少,直到不再提供任何的辅助。辅助和消退是同时进行的,一般来说可以选择从少到多的辅助和消退搭配,也可以选择从多到少的配搭。从多到少的辅助,可以是教师开始在下达指令“我们准备上课”后,直接给予孩子肢体上的辅助,然后再逐渐减少辅助,也可能是示范、语言提示等,直到孩子能够独立根据教师“我们准各上课”的指令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从少到多的辅助方法会用在教师觉得孩子应该不需要肢体辅助便能够完成的项目。例如:当听到“我们准备上课”, 如果在4~ 5秒内孩子都没有任何行为反应,那么再次给指令的时候,会指着孩子的外套,如果孩子在4 ~ 5秒内仍没有任何行为反应,教师除了给予指令、指着外套,可能还会提供示范以及肢体的辅助。
辅助延迟:指在发出指令后进行等待,如果正确的反应没有出现,就再提供辅助帮助孩子完成。教师当呈现一组三张的实物图片,并发出指令“把苹果给我”,会先等待1~ 2秒,如果孩子没有任何行为反应,再给予辅助,帮助他正确完成。随着孩子的配合度提高,会逐渐增加等待的时间,希望孩子能够在目标要求(4 ~ 5秒内给予回应)的情况下,独立地进行辨别的练习。如果孩子能够在教师发出指令后的4 ~ 5秒内独立地给予回应,那么便不需要辅助了。
刺激消退:指对刺激附加的刺激,也就是之前提到的刺激外辅助和刺激内辅助。例如:用大的图片来帮助孩子成功辨别“苹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苹果图片的尺寸应该逐步缩小到和另外两个实物图片一样。如果用彩色卡纸放在正确答案下面进行刺激提示的话,随着孩子正确率的提高,所用的彩色卡纸便要逐步减少,可能由最初10厘米的彩色边框,逐步缩减到8厘米、5厘米、3厘米,直到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