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对模仿的定义为:模仿是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自觉或不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仿。那么儿童的模仿就是指,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幼儿受到同伴行为的刺激,自觉或不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与同伴相仿。
模仿是孩子适应外部环境的常见方法,也是提升孩子能力的有效方式。而有效的模仿能力对孩子来说十分重要,是孩子学习技能、探索世界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平时看见孩子模仿周围的人周围的事物一定觉得很有趣,而实际上在在这些有趣的现象中包含着培养孩子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培养孩子的模仿能力。
而在“孩子”之中有一类特殊群体,那就是自闭症儿童,显然,模仿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要更为重要,因为他们才更需要具备模仿能力,依次才能更好地与病魔抗争。那么该如何有效培养自闭症孩子的模仿能力呢?对此先不要着急,先来了解一些基础概念,这样才能理解具体方法。
学龄前儿童有说话的欲望,当他听到一个孩子(同伴)说话,他也会本能的模仿、重复对方的语言,这属于一种单纯为了说话的愉快而模仿、重复。比如,一个幼儿在回答老师问题时,说:“大灰狼有点坏!”另一个孩子听到了,也跟着说:“大灰狼有点坏!”
这种以社会交往为导向的模仿行为,在我们自闭症的孩子中却非常少见。我们很少会见到自闭症孩子去模仿其它小朋友的动作、语言,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模仿是他们的核心缺陷之一。
模仿就是有意识地仿效别人的行为, 是早期儿童学习语言时所运用的最基本的方法。
模仿在任何一个孩子的生长和发育的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孩子做出某种行为,另一个孩子也跟着做出同样行为,往往双方都会很开心,这种模仿的交往方式有助于维持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同伴群体为儿童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对象,促进了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通过模仿训练,可以使自闭症儿童能够更好的认识自我、他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反复的相互模仿训练,能够让孩子更快的融入孩子的群体当中,而不是让他们以迟缓或怪异的方式顺其发展下去,因此我们家长有必要教给他们模仿技能。
模仿能力的训练需要循序渐进, 由简单模仿过渡到复杂模仿, 其内容主要包括动作模仿、口型和发音的模仿。
在训练开始之前,应使儿童的注意力集中于物体上,或家长与孩子进行目光接触,这是社会交流所必需的前提性技能。
物体使用模仿
可以从孩子喜欢的拆玩具、拧螺丝等活动入手,慢慢地加入积木、蘑菇钉、橡皮泥等玩具,让孩子模仿家长搭积木、插蘑菇钉、捏橡皮泥。之后过渡到学习使用日常生活用品,比如拿钥匙开门、系鞋带、刷牙等生活技能,如果孩子能够正确模仿可以给予奖励。
肢体动作模仿
肢体动作模仿应从简单开始,逐渐过渡到复杂的肢体动作。可以让孩子模仿动作如拍手 、踏脚,模仿触摸身体部位如摸鼻子 、指眼睛,这些模仿训练可在提高模仿能力的同时, 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 。再模仿较细微的动作,如勾手指,锻炼孩子的小肌肉能力和精细的观察能力。
随着孩子模仿能力的提高,训练孩子模仿较复杂的动作,如配合声音有节奏的弹跳或连续的两个、三个动作模仿 。也可以是玩游戏,例如,拿起竹签,将其套在木盒子的拉环上,轻拉将盒子打开,拿出玩偶说: “我拿到了这个”。演示完毕后,家长将物体交给儿童说: “你来玩吧! ”,直到儿童完成该动作。
当孩子基本具备了身体大动作,物体使用动作模仿的能力, 训练可以逐步过渡到口型和发音的模仿。
呼吸模仿训练
家长可借助乒乓球、纸条、泡泡机等,让孩子呼气、吸气,感受气流的呼出、吸进,并学习控制呼吸的气流强弱、长短。
发音器官运动模仿训练
有个别案例发现,由于长时间不说话,唇、舌颌等构音器官活动会出现僵化的现象,因此发音器官的运动模仿训练必不可少。家长可根据孩子的情况,在动作训练中多教孩子模仿伸舌、摆舌、卷舌、弹舌、张嘴、闭嘴、噘嘴等口舌动作。
发声模仿训练
发声模仿训练孩子学习发音。让孩子一只手触摸自己的喉部,另一只手触摸家长的喉部,发音时通过手的触觉对比发出声音。
单词模仿训练
坚持每天训练时对孩子进行多感官的语言刺激,比如指着妈妈的照片不断对其说“妈妈”, 拿着小汽车不断地说“嘀嘀嘀”,拿着猫咪的图片不断地说 “喵喵喵”,要求孩子模仿家长说叠词。
模仿是社会交往的一种方式,与社会交往、生活技能紧密相关。孩子会表现出不理会家长,与家长没有任何目光接触,难以配合家长完成任何指令等问题出现,极大原因是孩子不懂得如何模仿,不懂得对家长的行为做出回应。
发挥模仿的作用,让自闭孩子从模仿中学会生活的技能,学会认识自我,学会认识外面的世界,在模仿中他们能够更加顺利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