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到家长这样反馈:“我家孩子从小特别爱看书,喜欢机械,爱钻研发动机,能熟练计算加减法,学习东西很快,一开始我还很自豪,即使平时他没什么和小朋友来往,我却也没太在意,以为只是随他爸性格内向,长大就会好,但自从上了小学,常常被老师投诉:上课爱插嘴、注意力不集中,在学校也会因为同学的玩笑话和同学产生冲突,特别固执,体育活动也没办法遵守“游戏规则”,一开始我以为这孩子就是比较多动,上上感统课就好了,但我怎么也想不到诊断出来是阿斯伯格综合征,明明他会讲话,很聪明,怎么会是阿斯伯格综合征呢?”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话多、课堂纪律差、做事我行我素”,这类孩子因为这些表现,很可能背上多动症的“罪名”,但其实他们很可能患了与多动症截然不同的病症——阿斯伯格综合征。
阿斯伯格综合征在大众认知里总是被披着神秘的面纱,其实很多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自幼语言发育正常,有些甚至较早表现某些特殊的语言天赋,入学前社交困难和行为问题并不凸显,加上很多家长也并不是很了解阿斯伯格综合征,因而早期也很难被家长发现,甚至很多是在青春期出现人际交往困难,或情绪、行为问题较为突出时才去就诊。那么,阿斯伯格究竟是什么呢?
阿斯伯格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是孤独症谱系障碍或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个亚型。阿斯伯格综合征智能和语言发展基本正常, 具有与孤独症同样的社会交往障碍,局限的兴趣和重复、刻板的活动方式。儿童患阿斯伯格综合征其实比传统的自闭症更常见。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说,每1万名儿童中约有4名患有自闭症,而每1万名儿童中约有25名被诊断为阿斯伯格。因而早期诊断也尤其重要。
那么,患上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会有哪些具体的表现?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往往经常渴望与其他人交往,但他们缺乏社交技巧,没有办法将心比心、无法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因而往往用不恰当的动作和行为去“招惹”别人,以至于小朋友不愿接触他们,他们很少有好朋友甚至出现不合群。久而久之有的小朋友索性沉迷于个人兴趣当中,有的会出现只与最熟悉的人讲话,而其他场合则闭口不言。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儿童兴趣独特, 常常对天文、地理知识、历史、自然科学、科技电脑等方面有特殊的兴趣爱好,而对正常儿童喜欢的东西不感兴趣。有的还会表现出一些重复动作以及刻板行为,如固定每天走同一条路线或吃同样的食物、喜欢重复问问题等。
这些儿童虽然词汇量大, 但在说话内容上,他们无法理解玩笑话,例如这笑话很冷,他们很难把笑话和冷联系起来,也不会用幽默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原因是他们可能只了解字面上的意思,无法参透词汇背后蕴含的意思。会以自我为中心,不管对方对所谈内容是否感兴趣,他们往往会喋喋不休的讲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不懂如何开启对话,可能会以一段与当时情景毫不相关的评论开始讲起或者很难与对方维持共同话题。
这类儿童常有超常的记忆力, 如认路、记忆火车时刻表、地铁站等,但难以理解抽象概念 (如猜想、希望和时间顺序等) ,而且很多患儿会出现注意力涣散, 对他们不感兴趣的的活动专注时间并不长,但对他们感兴趣的的活动就非常专注。有的儿童自幼会出现运动笨拙的表现,如小时候可能会出现不会扣纽扣和系鞋带,上学后可能有书写困难,不喜欢上体育课等。
很多家长因为儿童们到了青春期后,社交和情绪行为问题变得难以控制而紧张和抓狂。但其实很多阿斯伯格综合征在早期就有端倪,我们要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进行就诊,采取有效的干预手段。
同时他们所面临的困难一方面来自于与生俱来的特质,一方面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对这些特质的不了解和不接纳,因此往往特别容易困惑自己要为什么遭受惩罚、虐待和排斥,不知道自己究竟错在哪里?甚至出现反抗、愤怒、情绪失控等现象,例如妈妈为了不想让孩子玩手,会说“不要在我看不见的地方玩手”,这类儿童往往会认为可以在妈妈看不见的地方玩手,因而受到批评也很不解,所以下达指令时要清楚、简单明了,同时不要聚焦在错误上去斥责,当需要纠正时,直接告诉孩子该怎么做比较有效,如孩子上课喜欢插嘴,不要说“不要插嘴,”而要对他说“你有听课很棒,如果你能举手回答问题就更棒了”,家长们要尽量营造正向的环境,充分认识和了解阿斯伯格儿童的社交与行为的常见问题和不足,正面看待和协助儿童,给予儿童多点理解和正确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