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人际交往障碍,认知沟通交流异常,兴趣和活动内容局限、刻板与重复为特征,多数始于婴幼儿期,通常在30个月以前就出现发育异常和受损,男孩发病显著高于女孩。自闭症儿童并不从现实退缩,而是由于普遍和严重的发育障碍,使患儿缺乏进入现实世界的能力。
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这一点早已为世界公认,但长期以来,人们对自闭症儿童的诊断和康复工作一直存在着重“生理”轻“心理”现象,一方面是因为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像一个“黑匣子”,很难开展研究和干预工作;另一方面,是因为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心理问题很少有专业研究人员关注和参与此项工作,所以导致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干预存在“易忽视性”和“难操作性”的不良现实,使自闭症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进展很少,使诊断、康复训练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如何打开自闭症儿童的“黑匣子”,打破现在自闭症康复领域普遍存在的重“身”轻“心”现状,应该引起社会相关人士的高度重视。
面对这个难题,因此少有人问津,但不可否认的是:心理因素在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只有充分重视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因素才能找到自闭症成因、诊断、发展和干预的机理及方法!
查阅了国内外主要文献和成果,经过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了一套系统的自闭症儿童心理治疗理论和操作方法,在实践中用于自闭症康复训练的各个阶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虽然人们在对自闭症的病因进行探讨和研究中,观点很多,争论激烈,至今仍无确切和统一的说法,但这种情况并不妨碍人们对自闭症儿童的最迫切矫治,世界各国的人们采取积极、多样、及时和理智的态度进行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应该说这是最明智的也是最伟大的举动!——而且我们已经看到了曙光,各种疗法运用面生,为自闭症儿童康复事业的发展迈出了一大步。
国内的相关研究基本上都是对国外孤独症儿童认知心理理论的验证,没有形成系统的心理干预理论和实践方法。其实,心理干预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在于不仅能对自闭症儿童的行为或心理现象的解释,更在于心理干预理论在实践(研究和康复训练)中直接发挥指导作用,产生疗效。
心理干预是指利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对自闭症儿童的心理、行为和社会功能进行发展性康复促进的方法和手段。根据自闭症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找到针对性心理干预的方法和技术,心理干预应该伴随着康复训练的整个过程。
心理干预的目的是结合自闭症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在外力的帮助下,使自闭症儿童通过自身的潜力逐渐得到康复和发展。孤独症儿童由于自身的发育障碍失去了正常健康发展的内在能力,但并不意味着只能眼看他们陷于自闭状态中而无可奈何。国内外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孤独症儿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与不教,教得是否科学,他们的发展方向是完全不同的。“好的方向”就是他们能够逐步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和学习能力,甚至在接受培训后从事某项工作而达到生活自立的能力。否则听之任之,孤独症儿童是很难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好转的,相反往往会产生愈加严重的情绪、心理、行为等障碍,使得他们周围的人甚至家人都感到越来越不能忍受他们。而由于被他人排斥,孤独症儿童的挫折经历就会越来越多,这将进一步把他们推向更加自闭的状态,最终身成为家庭的痛苦和社会的负担。
(1)社会化发展障碍 一个人出生后就依附于某一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正因为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影响,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他们逐渐独立地掌握行为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管理自己,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这个过程称为社会化。自闭症突出的特点就是社会心理发育缺陷。所以自闭症不属于精神病,与某些表现自闭症特征的器质性脑病也属不同性质。它是一种社会、心理方面广泛发育延迟或偏离的发育障碍。
(2)图像思维与组块记忆 这既是自闭症儿童认知特点,也是自闭症儿童潜能开发的重要依据所在。由于其思维和理解能力的限制,这一特点给自闭症儿童带来的不全是正作用,而是其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的障碍。
(3)感觉异常与焦虑 感觉是指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人脑的处理加工而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的、整体性把握。显然,自闭症儿童在感觉和知觉能力方面都存在障碍,导致对外界的认知偏差或缺失,其使深处焦虑之中。可以说感觉异常是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的最大障碍之一。
心理能力(theory of mind,TOM)是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需要、信念、意图、感觉等)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解释和预测的能力,因此被认为是社会认知和人际交往的基础,对人类个体的正常生活交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孤独症的核心障碍就是沟通障碍,TOM能力的缺失可以解释孤独症患者在社会交往、人际沟通中的种种表现,如被动交往、不会撒慌、固执、移情能力差等。因此心理理论假说被认为是了解孤独症的一个很好的心理学途径。其具体表现及效能有:
(1)玩具=伴玩:自闭症儿童不是玩玩具,因为他们不是按玩具的通常作用来操作,而可能只是把玩具当作是自己解闷的工具。这是自闭症儿童的认知方式异常的表现。充分认识这一点,可能为解决自闭症社会行为发展和人际交流能力提供可能。
(2)依恋与“寡情”:自闭症儿童认知的局限性,只会对一件事物的某个特征予以注意,缺乏推测和想象能力,可以对一件东西的一个部分或某个行为产生明显的依恋,但却常常对亲人缺乏依恋感。这是自闭症儿童认知兴趣异常的表现。据此可以解决一些刻板和自伤行为,是替代疗法的入手点。
(3)忠诚与固执:缺乏移情能力、不说谎、不喜欢变化,这是自闭症儿童的认知内容异常的表现。这是自闭症儿童社会化发展可以利用的优势。
(4)细节、重复、程序:是认知时间和空间的特别之处,是自闭症儿童能力发展和结构化教学的根据所在。
(5)记忆与刻板:是对自我的定位,学习能力的产生、提高和训练之基础。
1、保持适度焦虑水平(降低焦虑,心理放松,教学或康复训练才能有效);
2、打通信息输入渠道(保持开放的信息接受状态,尽量多的感官参与就是多渠道信息输入);
3、保证康复训练效果(只有心理支持才能保证和巩固疗效);
4、促进社会化发展(心理是生理与社会化的媒介,生理是硬件,心理就是软件);
5、提高学习能力(听、说、读、写、记都是心理能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