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家长们讨论,为什么孩子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逃跑”行为,比如“为什么每次一让孩子做干预训练,孩子都会跑开?”或者“孩子常常忽略我的指令,让我感觉我在自言自语”等等,其实孩子的“逃跑”与逃避行为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如果家长没有进行正确的干预,那么孩子的逃避行为很难消退。所以,家长需要正确了解逃避行为,才能对逃避行为进行正确的干预。
逃避行为是什么?
逃避行为,顾名思义,就是自己与社会及他人发生矛盾及冲突时,不能自觉地解决矛盾、冲突时而选择躲避矛盾、冲突的心理现象。
有时,这种反应的作用是在一开始就防止某些事情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行为会持续下去,因为它能有效地逃避或避免环境中不愉快的事情。
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任务难度、训练的时长,都是有可能让孩子出现逃避行为的因素。常见的逃避行为的例子有:当老师叫学生去完成任务时,孩子跑掉;挑食行为,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会有某种形式的逃避行为,比如考虑系上安全带以避免受伤;戴上太阳镜以避免耀眼的阳光;或者用纸巾擦鼻子以消除流鼻涕带来的不适;还有最常见的“拖延症”。
对于自闭症孩子,逃避行为就成为了躲避干预的好方法,在个训课时逃跑;下达指令装听不懂;这都是自闭症孩子经常有的问题。那这个时候家长该如何正确干预呢?
如何正确干预逃避行为?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制定如何干预计划,没有一种万能的方法可以解决逃避行为。这里编编提供给家长们一些方法,大家可以根据孩子自身情况来使用。
#01、在固定的时间提供休息
常常会有有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和在机构完全是两个状态,孩子在家根本没办法集中注意力。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孩子在集体课或个训课时,孩子都有时间概念,到了下课的时间就会休息,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在机构配合度较高的原因。
所以,家长在家干预时也要规定一个给孩子休息和调整状态的时间,这样孩子在家干预时也相对集中注意力。
#02、教孩子要求休息或寻求帮助
另一种常见的原因是当孩子想休息但由于生理还没达到开口说话程度的时候,他们就会出现逃避行为。如果孩子缺乏良好的语言交流能力,家长可以使用AAC这一方法。
#03、使用一个可视化的时间表来提示
这一方法可以帮助提示孩子什么时候进行活动、什么时候休息,如此一来孩子就能明白“我再坚持一下,就可以休息了。同时,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任务的顺序,允许他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安排任务。
家长可以尝试使用“首先....然后....”这样的任务顺序给孩子提供一个明确的期望,这样孩子就能明白接下来要做什么。
#04、缩短任务的时间和数量
有时候是因为任务时间和练习的数量而导致孩子产生问题行为。例如,如一般孩子在写作业时,随着时间的增加,有些孩子无法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或者作业的难度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就会增加孩子的挫折感,导致孩子逃避写作业这一任务。
那么如果家长将家庭作业缩短,并在期间穿插休息时间,孩子的问题行为就会减缓。
写在最后
每一种干预方法都需要根据每个孩子的行为模式和周围环境来使用。当孩子有逃避行为时,家长应该先弄清孩子产生行为问题的前因后果,再有针对性的干预。